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不断遭受侵略,下图展示了两幅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社会性质完全发生变化B.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C.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D.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2022-01-0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01-01更新 | 250次组卷 | 7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漫画所示的现象,与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021-12-08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1839-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地地道道用鸦片染成的战争,尽管根本问题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材料三


照片《何应钦(左)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请谈谈你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2021-11-20更新 | 203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说明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因素之一是
A.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政治特权
7 . “《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不奇怪了中国遭受的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因为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第三次失败”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D.促进了学习西方思潮的兴起
8 . 某次侵华战争后,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其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据此推测,这次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鸡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
2021-11-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清末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一诗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该诗写于( )
A.1895年B.1896年C.1898年D.1900年
10 .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这一条约
A.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割让了中国辽东半岛给日本
C.赔偿了帝国主义2100万银元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