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今天所称的洋务运动有过好多名目,可以说有名有字有号。洋务运动是一个反映时代的概念,它概括了近代历史一个阶段中所出现过的活动和事物,本无褒贬之义。相比之下,稍明新旧区分应该是
A.同治中兴B.清末新政C.夷务运动D.同光新政
2022-05-02更新 | 372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前期藏书家地域统计表

地域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北京山西
人数267247158743634
地域广东山东上海湖北江西四川
人数261712998
地域河北河南陕西湖南辽宁贵州
人数654433

——据《中国出版史游代卷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北京图书馆和出版总署编译局所藏1867年以翻译著作共有6686种,但“五四”以前翻译的图书所。1958年台北所谓“中央图书馆”编纂的《近百年来中译西书目录》,收录译自西文的书5047种,它受政治立场的影响,对许多存在偏见,导致了很多漏收,日本人实藤惠秀《中国译自日本书综合目录》,收录了从1868年至1979110年间的翻译著作5765种(次),与台北目录的5047种完全不重复,出版总署编译局所收录的译作有大量是上述两个目录都没有,例如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俄国民主主义,苏联著作等。而上述三个目录都不包含《东西学书录》(1899年,收录西、日文译作537种)、《译书经眼录》(1394年,在《东西学书录》基础上增加530余种)等所收录的译著。

——整理自《中国出版通史代卷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藏书家分布的地域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1867~1979年间中国翻译外书数量进行粗略估计,并分析各书目收录不全的原因。
2022-05-02更新 | 51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据1893年赴日的黄庆澄记载:“查东人(日本人)成好古,往往有隋唐以前书中士已佚者,彼国犹珍存之。自西学盛行,此风一变,昔所存者,弃若。闽粤商人、间有购收以归、而重利者。”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无法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兴盛
C.对周边的文化影响力衰退D.学习西方成为思想潮流
2022-05-02更新 | 85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李鸿章是晚清著名政治家,以下为若干史料记载。如表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吾国以洋务衰也?……至甲午之败,其难辞其咎也。1901年梁启超《李鸿章传》
李鸿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元凶,其“自强”新政过程是中外反革命勾结的过程,甲午战争失败更是其军事上消极抵抗和外交上积极投降所致。1955年胡滨《卖国贼李鸿章》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开创人,有爱国主义之心、民族主义之情,但也有误国之处。2019年陈旭麓著、傅德华编《中国近代人物评论》
A.《李鸿章传》为研究李鸿章的一手史料,其可信度相对较高
B.《卖国贼李鸿章》相对客观公正的评述了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C.《中国近代人物评论》片面强调李鸿章的功绩,具有主观性
D.文献史料体现了作者的主观立场,并受时代发展趋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湘军攻下安庆后,曾国藩立即下令在当地修葺书院,“每月按期课试,校阅文艺,其优等者捐廉以奖之”,“皖中士人莫不感奋”。曾国藩此举旨在
A.延续科举取士制度B.传承儒家优秀文化
C.践行中体西用理念D.争取传统士绅支持
6 . 19世纪70年代出使欧洲的刘锡鸿认为,英国确实没有残暴不仁之政,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曾来过中国“得闻圣教所致”,大清要富强,完全不必向他们学习。这表明刘锡鸿
A.固守“中体西用”思想B.坚持传统的“夷夏”观
C.蕴含救亡图存爱国情怀D.否认英国政体的进步性
2022-04-30更新 | 31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860年,曾国藩在回复清廷关于“借洋兵助剿”及“采米云津”的上谕时,提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据此可知,曾国藩的意图是
A.兴办洋务,鼓吹西学东渐B.变革制度,应对内忧外患
C.借师助剿,镇压农民战争D.仿制西器,维护统治秩序
8 . 1895年2月,张之洞提出以台湾作保向英国或俄国借款。他认为“仅为一台计,关系尚小。如再能与商以兵威胁和,令倭人速罢兵……则中国全局受益。”张之洞的主张(       
A.成为扭转甲午战局的关键B.体现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
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D.属于行之有效的权宜之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甲午战后《知新报》报道∶湖北机器织布局在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极力整顿"后,"竞盈余十八万两",其产品畅销、备受欢迎;天津机器局"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湖北枪炮厂以及各省军事工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说明甲午战后
A.洋务工业仍有发展B.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C.戊戌变法取得成效D.洋务运动基本破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康有为根据严译《天演论》进一步增补了《孔子改制考》,匠心独运地把进化论注入中国传统的公羊三世说,对历史倒退论和历史循环论做了改造,论证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祖宗之法必须跟随时代而不断变化,都是历史之必然。这表明(       
A.康有为力倡西学救中国B.传统思想受到严重挑战
C.中华民族自我体认增强D.思想界思维方式出现转型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