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世纪末外国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并试图瓜分中国。但不久之后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提高了中国军事实力B.戊戌政变后中外矛盾有所缓和
C.义和团运动中中国人民的抗争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
2023-02-15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3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己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与瓦德西观点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D.辛亥革命
2023-02-12更新 | 201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学界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才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将这一历史现象归结为“冲击——反应”模式。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维新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德国《前进报》发表的题为《铁拳》的社论评价中国近代某次运动:“运动发生的时期应从德国强占胶州湾算起,德国发出侵占的信号,俄、英步其后尘,而这一切的自然的结果,便是出现了一个民族自卫的团体。”该运动(       
A.粉碎列强瓜分中国企图B.具有反封建反侵略色彩
C.深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D.启迪资产阶级改革变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对于义和团揭帖分析错误的(     
A.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B.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C.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D.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2023-02-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新课改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是某学者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评论(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7 .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天朝田亩制度》、中国人学习西方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企业
C.甲午战争——三民主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8年,陈独秀在《克林德碑》一文中指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而1924年其认为“义和团事件,其重要性不减于辛亥革命,义和团排外所以发生之原因,是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这一变化表明(     
A.陈独秀不断加深对国情的认识B.农民阶级比资产阶级更激进
C.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发生变化D.社会各界同情农民阶级遭遇
2023-01-19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所示为义和团的一幅揭帖,它反映了农民(     

拆铁路,拔电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阁中原》揭帖

A.朴素的爱国情感B.科学的指导思想
C.正确的阶级观念D.高明的斗争策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这一事件(       
A.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B.标志湘淮官僚集团迅速崛起
C.促进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D.推动军阀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