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遭受到了列强的镇压
B.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
C.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是列强侵略加剧的产物
2017-11-26更新 | 247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3 . 下面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信息,据此判断该事件是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以反帝为核心目标,具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4 . “十八好汉站街头,红灯照,烧洋楼,算小事,不赶走鬼子不罢休!女的红灯照,男的义和拳,赶也赶不散,捉也捉不完……红灯照,照红灯,杀了毛子灭大清”上述歌谣有关的是
A.太平天国B.义和团C.黑旗军D.台湾军民
5 .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2017-11-02更新 | 34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南安市一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材料一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什么?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材料二“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材料三“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马克思《中国纪事》1862年

(2)材料二、三体现了马克思对该农民运动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为马克思的评价提供历史依据。

材料四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3)指出材料四反映的农民运动的特点。这两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7 . “(义和团)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物质进步之抵抗,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民还是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在这里称赞义和团运动
A.反对欧美文化
B.强烈的爱国精神
C.抵制近代技术
D.打败了侵华列强

8 . 材料中国近代史教材观点对比(节选)


比较上述左右两份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政新篇》和义和团对待西方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要求:指出明确清楚;分析原因角度合理、充分)

9 . 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
C.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
2017-04-01更新 | 808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辜鸿铭在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运动的产生无疑应归于特殊的地方举事,它脱离了原有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一种更富于攻击性的、好战且完全失去控制的狂热,无论是对于朋友还是对于敌人,都构成一种灾害。”材料重在表明该运动
A.一直受清政府的默许和支持
B.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色彩
C.体现了民众强烈的爱国主义
D.给帝国主义列强以沉重打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