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致使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在反洋教斗争中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时人指出:“天下强邻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激愤久矣。”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后,“所至之处,人多赢粮景从,父兄莫可拴束,妻子不能阻挽”。这说明(     
A.朝廷对反侵略的默许B.扶清灭洋的积极影响
C.列强侵华手段的变化D.国人民族意识的迸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8年,清朝官员上奏,“自德人据有胶澳(胶州湾),意直以山东为其所有。入其教者……鱼肉乡邻,无所不至。地方官……一味庇教而抑民。以致良懦者赴诉无门,狡黠者蓄谋潜煽……小民以自卫无术,往往人拳会以求保护”。该官员意在(     
A.说明中外冲突根源于文化差异B.支持清廷招抚义和团的政策
C.剖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D.强调清朝统治危机的严重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义和团运动时期,团民广泛使用揭帖进行宣传,如“神发怒,佛发愤,派我下山把法传……不用兵,不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揭帖的内容反映了(       
A.中外矛盾的尖锐化B.阶级矛盾的复杂性
C.反帝思想的先进性D.封建统治的腐朽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的宣传画。上联:猪精邪叫自洋传,欺天地,灭祖宗,万箭千刀难抵罪;下联:狗屁妖书如粪臭,谤圣贤,毁仙佛,九州四海切同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该运动使洋教彻底退出了中国B.形象地揭示了运动爆发的原因
C.深刻揭示了中西文明水火不容D.这种行为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7 . 陈旭麓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实并不同义。”符合前后两种“爱国主义”定义的典型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B.五四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和清末新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孙中山指出,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力便完全失去,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在此,孙中山(     
A.指出义和团的愚昧落后B.认为义和团成员盲目排外
C.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肯定了义和团的反帝精神
2023-01-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席卷中国北方数省。为阻止这场反帝爱国运动蔓延至自己的辖区,东南地区的官僚买办等势力在列强的诱致下,以“保全疆土”为幌子,达成所谓“互保”意向,这就是近代历史上的“东南互保”。这说明,“东南互保”(     
A.遏制了列强在华扩张的势头B.瓦解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权体制
C.导致地方实力派与朝廷对抗D.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了一篇题为“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的文章,文章中写道:“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为不平,当联络民气,共竭腕力,顺天之命,尽人之责,幸则杜绝列强,不幸亦振起国民排外之思想,此义和团之所由作也。”

材料2   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1)概述上述材料对义和团的评价。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
2022-08-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高考术语及应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