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了一篇题为“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的文章,文章中写道:“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为不平,当联络民气,共竭腕力,顺天之命,尽人之责,幸则杜绝列强,不幸亦振起国民排外之思想,此义和团之所由作也。”

材料2   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1)概述上述材料对义和团的评价。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
2022-08-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高考术语及应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0年1月清廷颁布了一道有关处理教案的上谕。在这道上谕中,清廷要求地方督抚慎重处理各地教案,不可将反对洋教者一概“目为会匪”,“良莠不分”……地方官在处理此等民教案件时,应该“只问其为匪与否,肇衅与否,不论其会不会、教不教”。由此可知,清政府
A.试图操纵和利用反帝势力B.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积极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D.谋求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
3 . 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并迅速发展到直隶,在进入京津地区以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在长城内外、黄河中下游、长江两岸、两广、西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都有反帝活动与义和团相呼应。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B.中西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
C.反帝反封建顺应时代潮流D.中国社会矛盾已趋于汇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强调了义和团运动(   
A.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精神B.比洋务派和改良派更激进
C.无法超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D.与以往农民运动没有区别
2022-01-27更新 | 226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人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由救国而误国是一种悲剧。”材料所说运动
A.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促进当时人民的思想解放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2022-01-22更新 | 844次组卷 | 3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义和团运动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是“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民族热望”;之后却多见诸如“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议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A.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挽救了濒临崩溃的清政府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D.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自德人占据胶澳,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下流(层)社会尤为急烈,以恨德人者推展而及所有之欧洲人”,因之而有“义和拳名目树旗起事,百姓云集响应,所在蜂起”。材料表明
A.传统观念诱发了义和团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义和团运动兴起
C.列强侵略直接迫害下层民众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民族危机有关
9 . 一位同学在进行学习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做了以下笔记:“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包含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该事件
A.说明了基层民众已形成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
B.彰显了先进中国人积极寻求救国真理的愿望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势力
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022-01-05更新 | 55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专家联测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英国人赫德指出,“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后,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赫德意在说明
A.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反近代化B.“瓜分一事,实属下策”
C.武器落后导致义和团运动失败D.义和团运动鼓舞了反清斗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