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在义和团运动高潮之时,圈于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章太炎称之为“匪”;后来,他又称“自亡清义和团之变,而革命党始兴”。章太炎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主要基于
A.知识分子的觉醒B.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C.民族危机的加深D.民主革命进程的加速
2 . 美国人史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确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021-02-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蔡锷曾谈及义和团运动说:“甲午一役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据此分析,蔡锷
A.赞同义和团运动抵御外来侵略B.认为农民阶级能够解决危机
C.认为外族侵凌激发义和团运动D.批评运动带来北方诸省之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如图是一学生课堂笔记的片段。据此推断其描述的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京“城内城外各行铺户与各街住户,义和团俱饬令避忌'洋'字,如'洋药局'改为'土药局','洋货'改为'广货'……诸如此类甚多。”由此可知,义和团
A.具有盲目的排外性B.极力抵抗列强侵略
C.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D.注重维护民族经济
6 . 有人说清朝表面上亡于1912年,实际上亡于1900年,这句话体现在
①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在北京设使馆区
③惩办“首祸诸臣”   ④张之洞、刘坤一等东南各省督抚与列强签订《东南保护条约》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这一运动使外国殖民者心头-……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一运动
A.成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标志近代民族意识觉醒D.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它在发展进程中颁布了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在面对中国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太平天国日趋逆转的形势时制定的:前者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

——摘编自于凤梅《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

材料二   189810月在直隶、山东交界的冠县一带,赵三多、闰书琴领导的义和拳最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起,山东、直隶各支义和团都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如189910月,朱红灯的义和拳队伍在平原杠子李庄战斗中树立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的旗帜。直到1900年9月,义和团普遍的旗号是“扶清灭洋””助清灭洋”“保清灭洋”“兴清灭洋”“顺清灭洋”等。

——摘编自陈月清《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态度的不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识的外国人亦承认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地方广阔,民气坚劲,殊非印度、南洋可比”。中国大梦将醒,已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的觉悟。与该观点相符的史实是
A.三元里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
10 . 正确的历史认识离不开对细节的认知。下列史料所呈现的历史细节反映了
A.阿古柏侵入新疆地区B.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军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