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2016-11-27更新 | 15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邛崃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大地上都发生了大规模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  )
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D.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2016-11-27更新 | 224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说:“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包括(  )
A.民主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B.长期的君主专制传统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016-11-27更新 | 266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2016-11-27更新 | 27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2016-11-27更新 | 98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彭州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