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干部条件B.能够发动广大工农群众
C.使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更加严密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2 . 张海鹏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的对象选择是正确的,革命党人也富有革命的理想。由于在革命过程中决策模式与领导模式的严重脱节,最终却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       
A.孙中山变革社会能力不足B.辛亥革命策略不具有时代性
C.满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D.缺乏强有力的政党领导革命
3 . 辛亥革命胜利后,有人评论说:“今日之革命家皆注意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这说明辛亥革命(     
A.改造社会的效果有限B.以反封建方案为宗旨
C.实现了民主革命目标D.脱离了中国实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1年12月5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向英国政府报告:“中国所有口岸的海关税收现已完全置于海关税务司的控制下,供偿付和赔偿之用。”27日,英国第3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说:“各地革命政府都已确认自己的义务,把关税全部汇解总税务司账内,清政府也把北方各口岸税收交给税务司管理。”这表明(     
A.辛亥革命取得了英国政府支持B.英国意图维持在华的独霸地位
C.关税主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D.政局变化未触动英国在华利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2年5月9日,广东《民生日报》在“论说”中写道:“从前正绅,既多遭盗贼蹂躏,逃亡殆尽;其未遭挫折者,亦自以亡清头衔,不足以慑服乡里,且鉴于前车,不复挺身任事,于是地方办事机构,扫灭净尽。”这说明,当时(     
A.新的社会秩序已建立B.封建势力已经被打倒
C.民众的民主意识觉醒D.传统旧势力受到冲击
6 . 随着辛亥革命的发展,《大公报》在报道该事件时对袁世凯的态度也由扬转抑,其报道主要受其主笔英敛之的政治立场的影响。而《泰晤士报》在报道革命之初采取中立的态度,到南北议和时期,转为倾向袁世凯的立场,很大原因是其记者莫理循与袁世凯私交甚密,在英国政府面前充当了袁世凯的门客。这说明(     
A.历史事件走向取决于媒体报道B.媒体宣传导向影响事件真实性
C.个人立场影响历史事件的评价D.舆论宣传影响民众对事件认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突出反映辛亥革命(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C.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2022-07-23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在谈到辛亥革命时说:“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变了的时代,变了的社会诉求,势必引起整个社会更大变化。它有欧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
B.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把自己看成奴才,不会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辛亥革命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建立了各种制度,“民权弥张,民意弥达,于是平等自由之风起矣”。这说明辛亥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发展
C.使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实现了传统文化的革命性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辛亥革命前后,“华盛顿”一词在媒体报刊和政界要员访谈中频繁出现。1913年《大陆报》记者弥勒访问袁世凯,告知“有人谓总统欲仿效拿破仑”,袁世凯马上表示:“余欲为华盛顿,非拿破仑也。”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就一直以中国华盛顿而自居。这一现象说明
A.民主共和的理念广为传播B.崇洋媚外的社会氛围浓厚
C.袁世凯积极准备复辟帝制D.政府希望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2022-05-15更新 | 35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