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判断题 | 较易(0.85) |
1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效仿美国的共和体制,确立中国的政体是责任内阁制
2022-08-1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民国初期不仅士大夫对于集会大有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之势,而且乡曲措大,市井鄙夫,或则滥竽工会,或则侧身政党,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治团体出现30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党政治建立成为潮流B.北洋政府独裁受到遏制
C.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D.国家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2022-08-04更新 | 41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颁行保护租界的十条规则,如不许华人携带武器在租界行走;不得缉捕逃人或潜藏在租界的犯人;不准在租界搜查和扣留偷运、接济敌人军火的外国兵轮;等等。这反映出南京临时政府(       
A.强化了对租界的管理B.注重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C.在外交上具有软弱性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承认
4 . 中华民国成立前夕,孙中山力排众议,坚决效仿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建立的却是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成为实际权力中枢,并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这一转变
A.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B.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三权分立特点D.皆在预防专制独裁的出现
2022-03-02更新 | 836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在何处发动了起义?
A.武昌B.上海C.广州D.南昌
2021-08-13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从帝国比较研究和国家建构理论出发,由于统一民族或国家的制度与认同塑造的滞后,多民族的王朝国家在“走向共和”的过程中极易形成国家分裂,最终使国家走向瓦解。据此,辛亥革命中最具正面意义的是
A.武昌起义一呼百应B.南北和谈达成妥协
C.颁行宪法约束权力D.民主共和广泛传播
2021-12-03更新 | 1024次组卷 | 1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7 .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
各省都督产生情况一览表(节选)
省别都督参与公推的群体备注
湖北黎元洪革命党人、部分评议员及
绅商代表
推举过程中有人提议革命时代当推军人
陕西张凤翙革命党人、新军军政府长官,初名为“全陕复汉军大统
领”
贵州杨荩诚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原推张百麟,张以非军人坚辞
山西阎锡山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
代表
本存在选举和推举不同意见,革命党人
力主推举
上表可说明
A.新政权缺乏民主性B.军人有较大的话语权
C.立宪派内部斗争非常激烈D.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险
2021-10-16更新 | 256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华中师大海丰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指出,“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有参政权,盖所必至。”之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此后,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这说明辛亥革命
A.改变了女性受歧视的地位B.开启了中国妇女解放先河
C.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D.使男女平权得到真正实现
2021-05-21更新 | 113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13课辛亥革命
9 . 1911年底,革命党和谈代表和袁世凯和谈代表讨论处理民族关系问题,达成了《满、蒙、回、藏待遇之条件》,规定“今满、蒙、回、藏各民族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所以待遇如左:与汉人平等”。这一规定
A.实现了民族革命目标B.反映了民族认同思想
C.消除了狭隘民族观念D.限制了袁世凯的篡权
10 . 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军部下令将清朝各昭忠祠改建为大汉忠烈祠,汇集各省”尽忠民国死事诸烈,入祀其中,由本部派专员致赏,以后即由各执政春秋致奠。”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否定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念B.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C.改变原有祠堂的社会功能D.宣传五族共和的建国理念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