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但按照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这一规定
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D.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野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的人员组成情况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
13331111
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2021-11-07更新 | 299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称颁布时间简述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年12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共和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生效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取代了前述组织大纲
《天坛宪草》1913年草案贯彻了民主共和精神,为袁世凯所不容,后被废除
《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1914年该约法及大总统选举法为袁世凯成为独裁元首和“合法地”当上皇帝服务
1916年宪草1916年以《天坛宪草》为基础起草,后国会被解散,立宪程序停止
《中华民国宪法》(曹锟宪法)1923年于1924年被段祺瑞推翻,形式上存在了1年,实质上并未得到认真实施
《训政纲领》1928年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制,是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的政治纲领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是训政时期的临时宪法,将约法解释权授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1948年实际上中止了1947年宪法的效力,公开实行独裁统治

——据《近代中国制宪史》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5 . 1912年1月5日,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向世界各国发布《对外宣言书》,指出:“吾中华民国全体,今布此和平善意之宣言书于世界,更深望吾国得列入公法所认国家团体之内,不徒享有种种之利益与特权,亦且与各国交相提挈,勉进世界文明于无穷。”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此宣言书的目的是
A.得到列强财力上的大力援助B.获得列强对中华民国的承认
C.希望列强给清政府施加压力D.按照英美模式建立共和政府
6 . 1911年10月中旬,《时报》发表社论《哀哉制造革命之政府》,希冀清廷“知所悔悟”。11月初的社论《论国民今日不可存疑虑之见》宣称,“今日战衅已开,政府与国民决无并存之望”。这反映出
A.《时报》的革命立场坚定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革命浪潮难以阻挡D.传媒以救亡图存为己任
7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它所彰显的政治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政体B.否定了儒表法里治国思想
C.确立君主立宪政体D.断绝了袁世凯称帝的梦想
8 .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可见促成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的因素是
A.最早接触西方文明B.工业化基础雄厚
C.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清政府统治薄弱
9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临时约法》的制定机关参议院代表的广泛程度颇为不同:参议院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成员占38人,占比为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比81.67%:42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中,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比88.10%,35岁以下的有30人,占比71.43%。这些人有革命的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

——摘编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进步吗》

材料二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1)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制定者的构成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0-01-26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9-12-20更新 | 801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