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依法担任大皇帝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2019-09-02更新 | 203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2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这说明(       
A.推翻了清王朝统治B.新的共和政体产生
C.民主革命取得胜利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23-06-0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3 . 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制。为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资产阶级________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2023-01-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临时约法》的制定机关参议院代表的广泛程度颇为不同:参议院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成员占38人,占比为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比81.67%:42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中,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比88.10%,35岁以下的有30人,占比71.43%。这些人有革命的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

——摘编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进步吗》

材料二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1)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制定者的构成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0-01-26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________窃取胜利果实,革命失败。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清王朝统治结束。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开始________独裁统治。
2023-01-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仿效美国共和政体同时又结合了中国国情。为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临时约法》( )
A.践行了三民主义理论
B.确立了代议制民主
C.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D.给予人民民主权利
7 . 清末乡绅被称之为省绅,本应是官营的保甲组织,但不知不觉之间变成了省的自治性公局,权力以省为单位得以分立。然后是省的独立。这个作为行政机构的省的独立,才构成了诸多王朝更迭历史中清王朝崩溃的历史特质。由此可知,这一“历史特质”
A.突出了三民主义的影响B.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C.主导了清末新政的展开D.使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9 . 1911年10月10日,湖北________武昌起义,成功后________独立。
2023-01-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辫子与历史

材料一   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辫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

——陆文灿《流亡之孙公》

材料二   12月13日内阁总理袁世凯剪除发辫,以为各界之倡。

——1911年12月17日《大公报》

材料三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狂儒辜鸿铭》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材料一中孙中山是何时剪辫子的,他为何要剪辫子?
(2)材料二中袁世凯公开剪辫子有何政治意图?
(3)基于上述材料,你是怎样看待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剪辫子”现象?(具体要求:观点准确;史实与材料运用恰当;论证论述充分;组织表达叙述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