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这体现出中华民国确立了(       
A.责任内阁制B.三权分立制C.开明君主制D.君主立宪制
2023-02-17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一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佩弗《远东》


(1)“仿制品”指什么?简要评价材料中的观点。

材料二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2)材料反映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有什么不足?

材料三   有观点认为“共和之路”行不通的原因在于国民党政权未真正执行孙中山设立的革命程序,也有观点认为即使国民党严格执行革命程序,共和之路也必然行不通。


(3)你赞同哪种观点,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2022-08-20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19世纪末,三位中国人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其共同原因是(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发展资本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C.西方民主思想传播D.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它所彰显的政治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政体B.否定了儒表法里治国思想
C.确立君主立宪政体D.断绝了袁世凯称帝的梦想
5 . 下表是中国近代进步思想简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进步思想家(     
人物主张作用
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案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曾国藩、李鸿章力求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引进西方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康有为、梁启超把西方政治理论同中国传统儒家理想相结合促进思想启蒙,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践
孙中山明确揭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打破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A.艰辛探索民族复兴道路B.全面学习西方技术成就
C.践行反帝反封双重任务D.侧重于政治制度上变革
6 . 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逊位,翌日袁世凯电达南京,称其赞成共和,孙文遂至临时参议院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但提出新政府要设于南京的要求一直遭到袁世凯的抵制。1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政府改设北京,总统再咨参议院复议,15日议决政府仍设南京。这说明(     
A.新政府的选址充满争议B.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充满曲折
C.封建残余势力意图复辟D.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2023-01-15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可见促成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的因素是
A.最早接触西方文明B.工业化基础雄厚
C.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清政府统治薄弱
8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 .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9-12-20更新 | 801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据此可知,《临时约法》(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蕴含了人民主权思想
C.防止了袁世凯称帝D.削弱了列强在华利益
2023-03-09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