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徐兆玮《棣秋馆日记》记载:“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材料能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了民主革命目标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构建了民主政治体制D.促进了共和思想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冲击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责任内阁制在中国难行
2022-11-27更新 | 1163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1年黑龙江省“五校联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3 . 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2018-11-07更新 | 3704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激发国民党人的斗志B.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
C.凝聚国家复兴的力量D.确立民主共和的制度
2022-05-27更新 | 63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20世纪初的中国,“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华而办”“新政意在与人民为难,乃害人之举”等言论广泛传播。这种现象反映出(     
A.革命条件成熟一触即发B.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政府政治威望日益下降D.百姓参政议政热情高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019-01-30更新 | 4223次组卷 | 78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海南卷)
7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________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A.广州B.南京C.武昌D.北京
2022-03-10更新 | 1137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2022年高二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1912年关于民族问题的相关阐述。这说明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内蒙古喀喇沁亲王:“数百年来,汉蒙久成一家……共和新立,五族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持民国。”
九世班禅:“尽释前嫌……一心想中国往好处走……建设一个五族共助、财政富足、民生安乐的中国。”
A.维护国家统一成为时代命题B.各民族平等得以实现
C.反对帝国主义成为各界共识D.民主共和观念不断传播
2022-06-03更新 | 616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革命军》是近代邹容撰政书,一册。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5月上海大同书局刊行,“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定名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所有宣战、议和、订盟、通商,及独立国一切应为之事,俱有十分权利与各大国平等”。该书被誉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它
①以宣传民主共和为其主旋律②以资产阶级进化论为主要武器
③深受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④旗帜鲜明地鼓动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31更新 | 637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2届高三保温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财政支出急剧增加。清政府为了筹措新政资金,从新兴的工商产业入手获取新税源,并经常加抽米捐、警捐等。以对商业活动征收的厘金为例,1901年时为1600多万两,到了1908年就增至2000多万两。这反映出清末新政
A.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B.调整了重农抑商政策
C.阻碍了商业活动开展D.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
2022-03-01更新 | 1105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