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发生后,各省对县官职位的称呼都未能统一,如陕西、贵州及未独立的8省仍保留“知县”旧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在独立后将县官称为“县知事”,广东、广西称“县长”,浙江则称“县民事长”。直到1912年11月,袁世凯下令县级行政长官均称县知事才逐渐统一。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瓦解了原有的选官秩序B.冲击州县官群体
C.造成中央政府权力分散D.埋下失败的隐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领导人评价
毛泽东辛亥革命实际上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作用
胡耀邦辛亥革命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证明了中国的命运不是帝国主义所能任意支配的
胡锦涛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A.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目标B.推动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发展D.极大地解放了民众的思想
2022-10-01更新 | 189次组卷 | 6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新教材老高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一词,在古代是天命更易。在近代,政治革命通常意指:对于当时制度与秩序不满的人群,秉持一定的理念,由下而上发动群众力量,推翻统治者,建立新政权,而且随着新体制当权,通常还进行社会革命,改变社会价值,以贯彻掀起革命的理念。在近代世界,这种革命屡次出现,但以其重要性而言,当以美国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大革命及中国的革命,影响最为深远。

——摘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近代“政治革命”这一概念进行诠释。(说明:就材料中列出的近代革命中任选一国作为例证展开诠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有史家在论述民国诞生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时说:“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作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B.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作用
2021-05-17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二下】【高中历史】【SX00095】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本身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
A.结束专制统治B.实现民族独立C.引发军阀割据D.强化中央集权
2020-12-15更新 | 213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届广东广州六中、广雅中学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6 .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同盟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保护女性权利B.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
C.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社会风气变化
2020-12-07更新 | 1727次组卷 | 83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2018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7 . 1912年,商务印书馆陆续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供学校选用,其中在讲到唐太宗时希望能“隐寓尚武强国之道”;教《木兰诗》要学生领会“女子亦有军国民资格”;讲铁路则夸其“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这反映了
A.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决裂B.对晚清改良主张的扬弃
C.富国强兵成为普遍关切D.男女平等观念开始出现
2020-11-27更新 | 322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数百个号称为“党”或“会”的政党或政治派别,如“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等等。民国初年党派林立反映出
A.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B.政党政治逐渐趋于成熟
C.国民急切希望参政议政D.统一成为时代发展潮流
2020-11-19更新 | 76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十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诱迫清朝皇帝退位,至此,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退出了历史舞台。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不仅把政权让给袁世凯,而且还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和存在,标志着革命已经成功,中国已进入“宪政时期”。这表明当时
A.革命党人已认识到政权的重要性B.辛亥革命消灭了封建专制思想
C.革命党人在政治斗争上的不成熟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代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诬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三者俱失,万无得以,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嫌骄泰,然民族之各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材料二   革命党人于1911年11月11日晚组织了谋略处,做出了下面这样一些重要决定:“一、以咨议局为军政府及都督;二、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的含义深远:其一,它说明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是这个地方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号,“中华民国”只是将其具体化。其二,它说明自此后,“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中国不再是文化共同体,而是现代政治共同体的指称了。在这里,“中国”不是“中华民国”的简称,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

——李扬帆《未完成的国家:“中国”国名的形成与近代民族主义的构建》


(1)阅读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一观点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结合所学,论述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