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8课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2021-06-02更新 | 180次组卷 | 32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扩大了民众的民主法制权利
2021-01-06更新 | 508次组卷 | 167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35 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 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辛亥革命完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020-12-19更新 | 244次组卷 | 3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秦始皇到宣统,中国的历史是同皇帝连在一起的。……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文中省略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6 . 有人说:“从政治文化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假如这场革命能象        那样,除了在政治形式或社会生活上带来改变外,也造成政治文化的改变的话,中国就不必承受此后长期内乱的痛苦”。假如这一观点成立的话,空格内应该填入最典型、确切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十月革命C.彼得一世改革D.明治维新
7 .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说:“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主要指
A.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推翻了满族贵族的专制独裁统治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2019-12-09更新 | 589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5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9 .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谭嗣同《仁学》)材料中所述的制度在中国最早实践的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0 . “中国对于世界他处之良好事务皆可模仿,而最要之先者,厥为改变政府。”(《国父全集》第二册第515页)孙中山先生模仿西方改变中国政府的具体做法是
A.进行民主革命,建立共和政府
B.实践社会改良,创立合众政府
C.推行工业改革,发展民族经济
D.宣扬社会主义,创建民主政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