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指出:“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人们追求思想的自由便被禁锢,致使许多优秀的思想都不为人知。正是思想的局限、视野的狭隘,导致中国在方方面面逐渐落后于西方。”李大钊意在(     
A.剖析儒家学说的两面性B.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面D.宣扬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争论广泛而激烈,争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B.对中西文化持绝对肯定或否定
C.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D.对救国之路存在着不同的选择
3 . 美国学者柯伟林指出:“在1910年到1920年,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认为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文化。这些知识分子坚持中国要向西方学习以重塑中国。”为了“重塑中国”,这些·知识分子主张
A.“变者天下之公理”B.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2022-01-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青年》《新社会》《新教育》《新妇女》《新学生》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独秀认为尊孔分为两种,一种是学问尊孔,一种是政治尊孔。“砸烂孔家店”砸的不是孔子儒学,而是孔教的三纲五常。对此观点的合理理解是
A.全面质疑孔子的历史地位B.将反对孔教与求民主科学相结合
C.认为尊孔已经落后于时代D.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全盘否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B.批判封建伦理,提倡自由民主
C.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国D.传播马克思主义
7 .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社会各阶级都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独秀文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三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二先生”为旗帜的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层次的变化?
8 . 1919年,我国知识界兴起了整理国故运动,认为国故(我国固有的文化)中有“国粹”,也有“国渣”,要“博采参考比较的资料”,把这两者分清楚;治史的目的是“明变、求因与批判”。这一运动
A.声讨了袁世凯复辟帝制B.弘扬了传统的史学价值
C.带有绝对化的思想倾向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争论广泛而激烈,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批判旧思想和旧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差异性;杜亚泉等人维护儒家文化传统,强调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这说明
A.新文化战胜了旧文化成为了主流思想B.新文化倡导者肯定文化应具有民族性
C.中西文化问题在激烈争论中得以解决D.知识分子对救国之路存在着不同选择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四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同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背景。
(4)依据材料四,请用一句话概括陈独秀的观点,并指出其论证的理论依据。
2021-12-1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私立启明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