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清末至民国初期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发展概况,这段时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1898年大生一厂
1903年大生二厂
1915年增设布厂   在海门筹建第三厂
1921年设立大生副厂 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B.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D.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2023-04-12更新 | 24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一)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意在(     
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
1916年,陈独秀将《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2月,陈独秀于《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A.培育全新的国民精神B.铲除中国封建思想的糟粕
C.对抗袁世凯复辟势力D.唤醒青年的民族复兴意识
3 . 下表是1914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统计表,这一发展状况主要是因为

时间


项目
19141918
资本总额62000000(元)155000000(元)
纺纱厂设厂数3563
纱锭数6879001354500

煤矿

445000吨4889700吨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清末新政的推动
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下表可推知当时
年份进口洋纱进口棉布
1914—191695.369.3
1917—191959.258.7
1920—192248.752.1

(1914—1922年中国进口洋纱和棉布情况,以1913年进口指数为100)
A.对外贸易处于出超B.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C.小农经济占据主导D.民族工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20世纪初无锡部分乡村秀才的人生境遇简表。这说明当时
A.科举考试以选拔实用人才为主B.传统的社会阶层流动方式改变
C.废除科举使底层士人失去生计D.地方政权的民主建设成就突出
6 . 明国时期影响比较大的中西医之争发生过四次:1920年余云蚰与杜亚泉的争论;1929年废止医案的争论;1934年发生在《大公报》《独立评论》上的“所谓国医的问题”的争论;1941年国民政府参政会上的傅斯年、孔庚争论。下表为部分名人在论战中发表的主要观点。
任务论战中发表的观点
余云岫
(1929年)
“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选展。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此乃国家大计,非区区主奴之见也。”
傅斯年
(1934年)
“只有中医、西医之争,真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暴露得无所不至!以开了四十年学校的结果,中医还成问题!受了新式教育的人,还在那里听中医的五行、六气等等胡说!……到今天还在那里争着中医、西医,岂不使全世界人觉得中国人另是人类之一种!办了四十年学校不能脱离这个中世纪的阶段,岂不使人觉得教育的前途仍是枉然!”
孔庚等中医药界人士
(1941年)
“一曰民族主义,西医主张废置中医中药,尽改西医西药,使我全民民族之生命,操于西医西药之手,此亡族主义也。二曰民权主义,西医以极少数之意见,乃处心积虑,利用时机,欲以压迫数百万之中医界,不顾民权,莫此为甚。三曰民生主义,吾国业国医国药者数百万人,西医竟欲尽以西医西药养其席,招致外宾,为座上客,挥使同胞无啖饭地,民生主义之谓何!”

——据邓文初《“失语”的中医-——民国时期中西医论争的话语分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2-01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