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1913—1919年,我国年均注册工厂超70余家,年均工业增长率达13.8%(1912—1949年我国工业年均工业增长率为5.5%);期间还诞生了“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化工巨子”范旭东、金融巨擘周作民和陈光甫、“火柴大王”刘鸿生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B.中国经济发展独立自主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D.一战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2024-01-2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甘薯引入中国并推广种植,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帮形成,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众日常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经济,社会出现新气象的原因。
2024-01-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的相见礼为疏拜礼,拜神佛、天地、君主、上级、父母长辈等均用此礼,这种旧礼制浸透了封建等级观念和伦理规范。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礼制进行改革。当时铁路沿线地区不少县志上都有记载:“民国以来,相见均行脱帽鞠躬礼,而长揖、请安之俗遂废”。随着铁路的延伸,西式婚礼不仅在上海、广州等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的城市中推广,铁路沿线的乡镇及农村,推行文明婚礼的也逐渐增多。如南满铁路线上的铁岭县,“近年又多行文明式结婚。延里中之长者为证婚人,设礼慕于堂,并设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及男女来宾位次……证婚人展读证书,为之(新婚夫妇)交换饰物,新郎新妇行相见礼,随盖章,证婚人等依次盖章,作乐,唱歌,礼成”。在婚俗方面,沪宁铁路“路局中人为了人情味和生意眼”,率先推出“蜜月车”,把车厢“装饰得花团锦簇”,并尽量为新婚夫妇提供方便。

——摘编自张之敏《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社会文化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意义。
4 . 民国初年,婚礼礼堂正中一般高悬五色旗;迎娶时,既有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的花马车,也有车内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婚礼之后,一般要摄影留念。这表明(     
A.时代变迁冲击旧式婚俗B.传统婚俗礼仪被民众抛弃
C.政府主导婚礼习俗变迁D.西式婚礼受到民众的追捧
2024-01-28更新 | 60次组卷 | 10卷引用: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并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厂内一般都有职工食堂和宿舍,开办有工人补习学校。荣氏兄弟还倾注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荣氏资本的发展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过程中(     
A.民族资本家起主导作用B.受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C.教育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D.企业发展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
6 . 下图《体操器具》刊登于1913年《儿童教育画》,用体操器械哑铃9只和球杆14支搭成五色旗和九角旗。该图隐喻的主题应是(     
A.新文化运动得到民众积极响应B.袁世凯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
C.强身健体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D.军阀割据造成政治分崩离析
2024-01-11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使人民购买国货的热情高涨。这有力地推动了(     
A.社会生活新气象的出现B.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衅启后,洋货进口顿绝,一般销泰西缎者,无从购买,纷纷向杭购买是缎。”这一时期,仅杭州、湖州两地新设机器绸厂百余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传统丝织业竞争力凸显B.产业结构发生巨变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9 . 1912年,中国报社数从100家增加到500余家,但到了第二年,中国出现了“报灾”,报社数量一下子锐减了300多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二,北京报刊只剩20家,上海5家,汉口2家。这一状况折射出(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萧条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信息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D.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2023-09-11更新 | 566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有关统计,民营资本所占的比重,在工矿交通业总资本中,从1894年的38.2%,上升到1912年前后的70.9%、1920年前后的79.8%。在银行业总资本中,从1904年之前的零点,增加至1912年前后的27.5%、1920年前后的51.4%。民营企业和官办企业的资本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1894—1913年的15.08%、14.54%,改变为1913—1920年的10.54%、3.81%。据此可知(       
A.晚清时期民营企业的资本明显占据优势B.民国初期官营企业的资本年增长率较高
C.官营和民营企业均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D.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限制国营企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