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民国初年

材料一: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躬礼兴、跪拜礼灭。

——《时报》(1912年)

(1)材料一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原因。

材料二: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发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新青年》(1916年)

(2)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材料三: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

——鲁迅《故乡》(1921年)

(3)材料三对研究民国初年的社会变革,是否具有史料价值?简述理由。
(4)材料二、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认识。
2023-05-21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民国初年,社会习俗逐渐开始变化,其中最能体现平等观念的是(     
A.改称谓B.废跪拜C.剪辫子D.易服饰
2024-03-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2-23高二上·上海浦东新·期中
3 . “教科书革命”。

110年前中华书局在上海宣告成立。中华书局以“教科书革命”为口号出版了若干种类型的教科书,几乎独占了当时的中小学教科书市场。

材料一   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

——《中华书局宣言书》(19121月)

材料二   中华书局出版的部分教科书内容一览表

教科书名称部分篇目
《中华国文教科书》(1912年)《平等》《政体》《汽机》《大总统》《宪法》《隧道》《商鞅》《邮政》《显微镜》《华盛顿》《哥伦布》《国会》《赵武灵王》
《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1913年)《国势》《文明国之战例》《俄土战记叙》(1915年开始每册后附有四课白话文课文)
《中华女子教科书》(1915年)《修身》《祛迷信》《刺绣》《女工》《自立》《良妻》《国文》《算术》《缠足之害》
《新式国文教科书》(1919年)《日本》《国耻》《明国耻》(修身篇目69篇,理科49篇,历史31篇,知识30篇,实业27篇,地理14篇)

材料三   苟非万不得已,文明各国不忍轻言战也。近世制造进步、武备修明,岂曰糜烂其民而战之哉?……当稽国际公法,凡两国失和,其先必以双方之意见提出条件,互相磋商以求解决。迨磋商无效,势将决裂,而中立之友邦,尚可征集两国所争之点,曲于调停,或付诸万国和平会,公平判断。

——《文明国之战例》摘自《新编中华国文教科书(高小·第6册)》(1913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书局宣言书》诞生的时代背景。
(2)1912年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篇目反映了编写者意在宣扬哪些价值观念?
(3)《文明国之战例》的书写体现了近代国际交往中的什么原则?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革命”的看法。
2022-11-27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民国初年

材料一   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时报》(1912年)

材料二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

——鲁迅《故乡》(1921年)

材料三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新青年》(1916年)

材料四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N·佩弗《远东》


问题
(1)材料一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
(3)请概括材料四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民国初年的中国有何社会特征?
2021-09-0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国初年,因民族工业发展而迅速壮大的阶级力量是
A.产业工人B.乡绅地主C.北洋军阀D.破产农民
2021-04-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发展的总和。此现象出现于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五四运动以后
2021-04-1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旧之嬗变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嬗变,引发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社会转型。

材料一   追溯极原始的电影(幻灯片)在上海最早公映的记录,乃系一八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及二十三日(清光绪十一年十月十五日及十七日)颜永京氏在格致书院的映演世界集锦;但这是业余性质的,而且仅偶一为之,所以发生的影响并不大。到了一九零三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开始在上海以放映电影为营业,才奠定电影放映事业的基础。

——《上海研究资料(续集)》

材料二   新式戏剧最早出现在上海舞台是19世纪的事,以外国侨民为演员而以外国名剧为蓝本。……20世纪初,一部分热衷于借戏剧以警悟世人的知识者和革命者曾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以粉墨为生涯,以当事人演当时事。1907年到1911年之间,《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爱国血》《东亚风云》《共和万岁》《黄鹤楼》等曲目,皆以反映当时政治情绪为宗旨。

——摘编自《上海掌故》

材料三   光绪庚子(1900年)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盖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亦屡挫于外敌……有识者则已幡然思改革,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市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

——《中国小说史略》


(1)材料三中的“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是指什么?其目的为何?
(2)材料反映了哪些“新旧嬗变”?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表现的“新旧嬗变”?
2020-10-13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8 . 旗袍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专有穿的长袍。1644年,清军入关,统治者力图用满族服饰来同化汉人……1929年,民国政府将旗袍定为国家礼服之一,20世纪20年代,旗袍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改良,进入千家万户。30年代,旗袍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彰显“民国范”……40年代初《申报》报道“在这国难深重的今日,正应节约救难,提倡穿旧衣运动……”1943年宋美龄访美寻期间,身穿一袭黑色缎面旗袍,言谈举止优雅大方,被推选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旗袍为赢得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9年后由于对革命的狂热和来自解放区女干部服的影响,旗袍走向衰落,50年代末开始旗袍作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代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2011年,旗袍手工制作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女性的象征,而此时距离旗袍诞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四百多年。

——摘引自刘瑜《中国旗袍文化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例举旗袍演变所见证的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说说影响旗袍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你对旗袍演变的认识。
2020-06-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档案馆珍藏的茂新、福新面粉公司的商标(照片)。


材料二:无锡茂新面粉公司创办于1903年,1910年开始使用“兵船牌”商标。为了进一步扩大面粉生产的规模,荣氏兄弟于1913年在上海成立了福新面粉公司,同时继续使用市场信誉极佳的“兵船牌”商标。到1920年,荣氏已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开设了12家面粉厂,其产品主要使用“兵船牌”商标。1923年5月,茂新面粉厂率先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

——根据上海市档案馆倪红的材料整理

材料三:为抓住时机,扩大生产,荣氏兄弟向英国购买钢磨,改进生产设备,扩大了工厂的生产能力。同时,他们注意提高面粉质量,不收潮麦、坏麦,凡购进的小麦都要经过人工挑拣,而且包装美观。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荣氏企业还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

——根据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等整理


(1)说说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2024-03-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痛斥下跪请安的礼俗:“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进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同年春,江苏巡抚陈夔龙也通令全省,在废除跪拜礼的同时,禁止在公札中使用“卑”字。此后,各省纷纷效法,废除跪拜请安礼风行全国。

材料二:本月十四日(指1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自生,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安。”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

——《大公报》1907年2月3日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大公报》中所反映的现象?谈谈你的感想。
2024-03-2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