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2-11-21更新 | 852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校际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近代思想的转变1923年,梁启超应邀为《申报》建馆五十周年撰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五十年间……读书人的脑筋却变迁得真厉害。记得光绪二年有位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动起来了……到如今“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成了一般读书社会的口头禅。

材料二   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他们的政治运动,是完全失败,只剩下前文说的废科举那件事,算是成功了。……第三期新运动的种子,也可以说是从这一期播殖下来,这一期学问上最有价值的出品,要推严复翻译的几部书……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读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
(2)结合所学,概述第二期中为改变“制度不足”进行的探索。
(3)你如何看待近代国人思想的转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侯绍裘是上海松江第一位共产党员,1918-1920年求学于上海南洋公学,1923年秋入党,1927年牺牲于南京。

材料一   这个暑假(1919年),实在是我一个很可纪念的时期,因为我的思想,在这时期内起了一个急激的变化。

暑假以前,我正看饮冰室丛书(梁启超文集)。到了这个署期内,我方才开始看《新青年》,一看之后爱不释手。《新青年》所给予我的影响,最重要者有二端∶一是文学观念;二是对旧道德、旧礼教的见解。看了《新青年》,方才明白了文学的真义。对干白话文五体投地的佩服。至于道德观念方面,以前虽不十分崇拜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伦理,欲赖以改良世道人心,及知看了《新青年》,方知二者不可得兼。罢课中的社会主义的思潮,使我想舍弃学生界的政客式的运动,而从事于社会革命的运动。我那时对于社会主义只有一些很模糊的观念,以为是一种富于破坏精神的、反抗一切特权阶级的革命罢了。至于其他的派别,更其弄不明白,同时还觉得商界中人也不足与有为;惟有劳工阶级在我那时的心目中,是诚恳笃实。可与共事的。干是便想投入工厂,藉以实行宣传社会主义的素愿。

——改编自《我的参与学生运动的回顾》

材料二   我们第一须先确立我们的人生观,要使我们的人生观是社会的而非个人的,要认定一个人不是为一己而生,是为社会为人类而生,以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的最大责任,而以尽此责任为乐。当社会的自由与个人自由相冲突时,我宁可牺牲我一己的自由而为社会的自由着想。

——改编自《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侯绍裘"这个暑假"思想转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归纳侯绍裘思想转变的表现。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侯绍裘思想的转变?
2021-05-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