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
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
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
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
D.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男女平等之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传统思想文化
B.君主专制制度
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率达到了13.4%;1919-1922年期间中国私人资本的工矿交通业投资年增长率为13.94%;1923—1927年新设企业共608家,创办资本额共约1.03亿元,新设企业家数超过了一战期间的数字;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对上述材料蕴含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
B.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D.20世纪早期民族资本主义总体处于发展态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马克思主义者
5 . 天津历史档案馆现存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朱批原件中,针对日本提出在内蒙古课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这反映出
A.袁世凯拒绝接受“二十一条”
B.日本侵华的野心被遏制
C.民国初年外交受制于实力
D.北洋政府对日政策强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处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A.产生时期B.初步发展C.短暂春天D.短暂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A.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B.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C.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D.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9 . 1913年张謇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说:“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张謇提出“棉铁主义”的目的是
①挽救民族危机   ②振兴民族产业   ③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④抢占国际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1896—1931年)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同时期胡适也说治学应“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说明
A.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主义
B.新文化运动片面的批判传统
C.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追求
D.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