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面为1918年李大钊等人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少年月刊》中的部分内容。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应该注重“人的生活问题”——精神的与物质的,换句话说,就是惠样适应环境的问题。我以为“少年中国”的少年要有三种新生活;创造的生活;社会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若不彻底使一般人了解社会的生活之意义,永远不能达到民主主义的目的。这表明该学会认识到( )
A.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B.人的觉醒和社会改造的必要性
C.中国革命的最终目的是社会进步D.青年学生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传统观点认为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后来学者经过考证认为,“中日民四条约的签订”,虽不能改变“丧失主权”,但也表明袁世凯等人为此曾据理力争,并采取了诸多举措。这说明(       
A.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B.历史真相还原需要考辨史料
C.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解释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3 . 1916年,《上海青年》改名为《新青年》的第一期,陈独秀指出“慎勿以年龄在青年时代,遂妄自以为取得新青年之资格也”。他在赋予新青年时代先锋的正面意义的同时,也拔高了刊物的定位。陈独秀此举(     
A.修正了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B.体现出更加明确的宣传定位
C.剔除了旧思想对人们的羁绊D.欲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作铺垫
2024-05-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果说,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维新派还是披着孔学的外衣去干那“离经叛道”的事业,而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也没有从正面去触动孔学的思想统治,那么,这时的思想家确是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光荣战士。“这时的思想家”(     
A.致力于政治革命B.开始睁眼看世界C.普遍“以俄为师”D.发起新文化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地纷纷兴办女学,甚至曾出现“兴女学”思潮。该思潮大致包括“培养新型的贤妻良母、实现男女平权、造就社会胜利者、发展女子健全人格”等内容。这反映出当时女性(     
A.社会价值受到关注B.以追求知识为时尚
C.热衷爱国救亡运动D.竞相接受西方思想
6 . 依据此表,可以得出(     
1911—1923年日本自行车输入中国状况表
年份19111914191719201923
总值(单位:关平两202094815410091718189666417
占中国进口比19.76%31.80%71.8%52.62%19.10%
A.日本长期独占了中国商品市场B.群众性反日斗争效果不明显
C.数据变化与国际局势密切相关D.中国民众出行方式根本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18年1月,胡适、陈独秀等人编辑《新青年》时,开始用白话文发表文章。随后,陈独秀等人创办白话刊物《每周评论》,北大学生傅斯年等人创办《新潮》白话杂志。五四运动中,“以白话行文的定期刊物,遍于全国”,共有四百多种。这表明,此时(     
A.民主科学成为社会共识B.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
C.新思潮的社会影响扩大D.国民精神改造任务完成
8 . 下面所示为1916~1923年青岛部分日资纱厂设立详情。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工厂名称所属公司设置/开工时间注册资本额职工设备年产量
内外棉纱厂
(银月纱厂)
内外棉株式会
社青岛支店
1916.07/
1917.12
3300万日元464纱锭98800枚棉纱51800件
大康纱厂大日本纺织
株式会社
1919.07/
1921.10
5200万日元3557纱锭4万余枚
织布机150台
棉纱65520件
棉布82500匹
隆兴纱厂日清纺绩
株式会社青岛
1921.10/
1923.04
2700万日元1101纱锭26360枚棉纱20400件
A.外资垄断中国棉纺织业B.山东经济深受资本输出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他指出:中国各民族经千年融合,早已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需以中华民族的概念取代“五族”的提法,必须以倡导各民族大团结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来统一民族的思想。李大钊的这一思想(     
A.指出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B.表明新文化运动发生了质变
C.有助于构建平等团结的新型民族关系D.奠定了民族自治的思想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16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认为《青年杂志》易导致读者与《上海青年》混淆,要求其改名。改名后的第一期,陈独秀强调“慎勿以年龄在青年时代,遂妄自以为取得新青年之资格也”。他在赋予新青年时代先锋的正面意义的同时,也拔高了刊物的定位。陈独秀此举(       
A.助长了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B.体现了灵活的传播策略
C.剔除了旧思想对人们的羁绊D.厘清了文化阵营的分歧
2024-05-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