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一战期间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中国报界予以高度关注。1917-1918年,《华工杂志》《大战事报》《银行周报》《欧战实报》等报刊大量报道了德奥罢工风潮、法国罢工运动、英国罢工运动等。中国报刊对劳工问题的关注(     
A.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思想觉悟提升B.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来临
C.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掀起了中国反帝爱国的新浪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如表可推知(     
1893—1920年表11893—192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   单位:%
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年份合计机器及工具原料设备器材、
半制成品
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品
18938.40.67.891.613.078.6
191017.61.50.116.082.417.065.4
192028.53.20.225.171.516.954.6

A.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
C.洋务运动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D.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2022-08-14更新 | 751次组卷 | 7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正是在西潮冲击造成中外竞争的新局面下,革命发生了,并极其顺利到几乎轻而易举取得成功。梁漱溟就曾慨叹,“这么一个大的国家,几百年的统治,一转移间即被推翻”了。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成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清末新政未取得显著成效
C.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D.改变中国现实的迫切愿望
2022-01-11更新 | 62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4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下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咨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不动产教育程度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居住选区两年以上500元小学毕业21岁
清朝咨议局居住选区十年5000元中学毕业25岁

A.政府积极践行民主政治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法制建设逐渐走向完善D.选民素质整体水平下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辛亥革命时期,各党派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它们纷纷以标榜“共和”为宗旨。《申报》评论说:“不问党内宗旨如何,争相入党,以为运动机关”,“人党以后,悬挂徽章,猝然被人质问党旨,茫无以对”。这表明当时
A.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B.政党政治确立
C.民众思想觉悟迅速提升D.政治参与活跃
6 . 有学者研究认为,民国初期,人们宁可保守其“祖传秘籍”,也不愿公开内容来获取专利。例如,从1913年5月至1916年3月,农商部办理的专利仅34件,而且这些物品绝大多数是日常生活用品和纺织品。这反映出民国初期
A.专利保护政策的社会效应并不明显B.政府政策不符合时代需要
C.技术革新的速度缓慢D.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
7 . 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觉悟》《星期评论》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校役、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B.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
C.近代产业结构的调整D.共产党对工人的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步废除”。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阶级革命
2021-09-12更新 | 785次组卷 | 20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基础过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反映了近代中国华资银行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新设银行(家)银行歇业(家)年末银行存有(家)资本额(元)
1914934938418142
19151155545215178
19161156151978192
19171376755571205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D.近代中国华资银行发展举步维艰
10 . 1918年,傅斯年在《文学革新申义》中说:“今等差已泯,群政艾义。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乎?”这表明他
A.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B.推崇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D.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
2020-03-24更新 | 1003次组卷 | 18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能力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