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呈现的民国初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与以下哪一因素密切相关
A.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办厂限制
C.洋务派大力投资和兴办新式企业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 . 下面为《钦定宪法大纲》的部分内容,其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有

①采用内阁制的组织形式
②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
③规定主权在民,人民一律平等
④承认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 . 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基本主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4)你同意材料四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关于袁世凯是窃取、篡夺还是合法取得辛亥革命果实的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袁世凯手里。

——《中外历史纲要》上P111

材料二   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袁世凯获取临时大总统途径的叙述有何差别?你认为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权,袁世凯则答应逼清帝退位并赞同实行“共和”。……袁世凯在得到南方革命党人同意让权的确切保证后,立即对清帝实行逼宫。授意段祺瑞等北洋将领联名通电,要求实行共和,否则,将率军进攻北京。(1912年)212日,清帝宣布接受优待条件,正式退位。……次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2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史卷》


(2)请以材料三为依据,评价袁世凯获取临时大总统的途径?
2022-08-19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6 . “实际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他们几乎一直无视名义上在北京统治这个国家的民国政府。”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A.辛亥革命后民国有名无实
B.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
C.官僚和军阀支持清朝复辟
D.清廷腐败无能出卖国家利益
2019-09-02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检测:第六单元测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8 . 某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这说明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变化在于
A.民主化、法制化
B.城市化、福利化
C.工业化、专业化
D.多样化、产业化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国家危机”或“权威危机”之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国家形式。辛亥革命及民国的建立,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军绅政权”,新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共和”的招牌下,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材料主要说明
A.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重要性B.辛亥革命不具有实质意义
C.中华民国的局限性D.共和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10 . 下面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
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
13人5人3人3人1人1人1人

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只是偶然的事件
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清廷的统治根基已经松散
D.清廷仍有稳固的政治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