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1920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周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载《新青年》

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
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如此,人类社会岂不是要倒塌吗?我所以说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责重。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载《新青年》

——摘编自《陈独秀文集》

材料二   秋收起义中,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找落脚点。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并选择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分得土地,从各方面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存在方针路线分歧问题。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本书编写组编著)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不同时期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年其思想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变化,简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探索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6月,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自我检讨,“我们国民党革命了十三年,从未有指挥过自己的军队去打仗,差不多全是利用人家来打仗,一旦利害问题发生了,非但靠不住,而且会造起反来。”基于此认识,孙中山彻底放弃了依靠军阀打军阀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加快创建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

——摘编自马苹《孙中山创建新型军队的积极探索》

材料二   1929年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规定:“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毛泽东总结道,“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在叶挺部也还是每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现在红军中党员和非党员约为一与三之比,即平均四个人中有一个党员。”

——摘编自王天宇《中国近现代军事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革命问题的总结及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中建立党组织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南方,“平均需用农田三亩,可养一人”,而安徽农村平均每人仅得2.5亩。安徽农村的地租率在40%以上,佃农“有贫苦者,当春食粮,即已告匮,每以秋收抵押,借食度日。……地主催租不得甚至逼之售牛典衣作抵”。“除正供以外,加以种种附捐,一亩地至少总要完纳一元以上,现时(指1932年)谷价每石价值一元余,平均每亩即收谷四石或五石,其中差不多就要消耗一石在赋税项内”。"历年战乱,皖北无不殃及,无纪律之军队,每至一处,肆行征发,敲剥良善,无微不至"。“因国内政治混乱,内争迭起,对于天灾之预防救补绝不注意,故水、旱、风灾亦成农民之最大痛苦"。

——摘编自孙语圣《民国时期安徽灾荒成因浅析》

材料二   中共安徽各地方组织发动的武装起义,紧紧抓住农民这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在192911月的六霍起义中,15个乡的数千农民手持大刀、长矛等武器直驱独山,汇入起义洪流。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56次武装起义中,参加者达数千人的就有26次。这些起义后创建了豫东南、皖西等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苗键《中共安徽九十年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安徽农民贫困化的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安徽农民贫困化的社会影响。
4 . 面对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角度尝试挽救危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企业分布图》(部分)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又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究竟该走向何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国的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红色政权建设的实践中明确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毛泽东等人认识到坚持革命武装以及军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与此同时,许多根据地都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仅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例,1930年前后,解决了50多个区、500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60多万人得到了土地。20世纪30年代以来,红色政权建设比以前更加有条不紊,内容更加全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刘孝连《浅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1)材料一所示企业反映的“新政”背景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述这场“新政”对近代中国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具体体现。结合所学,说明在“孙中山开始的”这次革命中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成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023-05-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扬梦·乘风破浪】

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年),他率领规模浩大的船队,跨越亚、非二洲,对占城(越南中南部)、真腊(柬埔寨)、遥罗(泰国)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中国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梦碎·天朝之殇】

1842年,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经过中英战争的激烈碰撞后,开始经历长达百年的屈辱。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寻梦·长夜星光】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说:“麦喀士(马克思),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上提出“三民主义”。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9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材

【追梦·奔向富强】

2022年,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顾满成功,疫情防控成绩斐然。我们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十大”,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学习强国

(1)材料中的“扬梦”和“梦碎”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寻梦”,分析在寻梦路上我国众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探索?
(3)从“扬梦→梦碎→寻梦→追梦”的曲折发展之路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限关”的同时,明朝中后期、清朝中前期,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北部长城一带至辽东地区,形成经济繁荣、华夷杂处的边境社会。为应对这一情况,明朝政府于1558年解禁了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的海上航路;1567年松弛海禁,允许漳州府月港的民间海外贸易;1570年以降,在北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同、张家口、开原、抚顺等地相继开放“互市”,最终形成内地—边境——朝鲜——日本——东南亚的庞大贸易网络。在相继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之后,清朝于1684年开海,施行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1727年重开南洋,此后东洋和南洋贸易一直持续至清末。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材料二   1   进口商品数据表(1913-1936年)   单位:%

品种
1913191619201925192819311936
牲畜
0.1***0.1**
饮料和食物总数
18.122.511.523.322.522.611
未制成3.671.17.16.110.84.8
已制成14.515.510.416.216.411.86.2

原料

5.37.79.315.413.921.713.4
半制成品
26.726.230.721.820.119.722.3
制成品
40.440.54738.141.934.444.2
其他**
9.43.11.51.41.51.69.1
合计
100100100100100100100

注:*不足0.05%,**1917年前主要是鸦片,其后主要是军火。

资料   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5

2   出口商品数据表(1913-1936年)   单位:%

品种
1913191619201025192819311936
牲畜
1.701.1010.50.40.7*
饮料和食物总数
17.4016.9020.613.915.71524.7
未制成4.102.408.94.55.14.3**
已制成13.3014.5011.79.410.610.7**
原料
29.1024.7023.931.335.437.735.8
半制成品
38.7043.2037.538.934.832.523.2
制成品
12.2011.0014.613.813.313.616.3
其他
0.903.102.41.60.40.50
合计
100100100100100100100

注:*已经包括在其他类别中,**未分列。

资料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第45

——摘编自董智永《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和清朝中前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3—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展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中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摘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并说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哪些准备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形成了怎样的革命思想?指出“江西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8 . 【土地所有权思想】

材料一 1906年,孙中山将土地所有权思想具体阐释为“平均地权” “核定天下地价”,土地现有地价归地主所有,此后因社会经济发展之“增价”则归于国家。在 1919年“双十节”的演讲中,他提出要防止私人垄断以及资本专制。在他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地主垄断土地以及土地价格上涨的收益,以致形成资本集中与社会的贫富悬隔,社会问题、社会危机由此产生。1924年,孙中山在《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革命》的演讲中指出,农民“就是中国的一个极大阶级”,如果这一群体不能觉悟起来促成三民主义的实行,“就是我们的革命一时成了功,还不能说是彻底”。

材料二 20世纪 40年代后期,在国共两党的较量中,一些国民党知识分子、土地问题专家,深刻认识到“社会革命就是经济革命”,提出了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的主张。1948年2月19日,国民政府公布了由“中国土地改革协会”起草的《土地改革方案》。“方案”的第一章中指出,“土地改革的目标之一为耕者有其田,所以全国农耕土地,应自即日起,一律归现耕农民所有”。“协会”领导人萧铮指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待农村经济复苏之后,再逐步实行大农场制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学桃《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土地所有权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国民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3-10-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名校联盟体2024届高三9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法治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宪法大纲》代表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这些基本任务主要有: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他在全中国的胜利;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对因革命行动受反动统治迫害的中国民族以及世界的革命战士给予托庇权;苏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巩固的联盟者。

——摘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材料二   在当时的延安,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宪法性文件,以及颁布刑事、民事、廉政、司法等具体法律条例。建立干部管理制度,实行了干部的培养制度、教育制度、考核制度、报告制度、交代制度、任用制度、学习制度、奖惩制度等,做到了严管干部。实行统一财经制度,由于金融领域存在诸多制度漏洞,导致贪污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建立和完善了自收自支制度、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金库制度、公产制度、税收制度、地方财政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训练等财经制度,从而统一了财经,堵塞了漏洞,使得财政经济收支基本达到平衡。

——摘编自刘国成《延安时期从严治党的实践及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在延安时期制度建设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重大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伴随庶族地主及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日益频繁,均田制才逐渐破坏。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从此以后再没有一个由国家规定的土地兼并限额(畔限)了。宋代以后,土地买卖、典押和永佃制,成为中国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永佃制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剖为两个完全独立的权利并可分别占有和行使,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但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井田制、占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公田制,以及中国一直实行的多子继承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兼并的过度集中,避免了西方封建领主高度集中土地的现象出现。

——摘编自赵岗、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   近代以后,由于列强入侵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影响,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经历了提出土地革命纲领探索实践土地革命政策、确立土地流转政策和初步建立土地流转制度等演变过程。19226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没收军阀和官僚的财产,将他们的田地分给贫苦农民”,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主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没收大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和“土地国有”的土地革命的方针。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订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分配给人民的土地,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摘编自高海燕《20世纪中国土地制度百年变迁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时期土地流转出现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制约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共产党土地流转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2-01-04更新 | 3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