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对民间传统歌谣进行了改编与创作。李伯钊回忆:“(瞿)秋白同志鼓励大家搜集民歌来填词……通俗的歌词对群众教育作用大,没有人写谱就照民歌典谱填词。”彭湃将客家山歌“日头出来对面山,打扮阿郎去过番(去南洋),十七十八阿郎返,玉石手锡金耳环”,改编为“日头出来对面山,欢送阿郎去打战,打了胜仗阿郎返,伢爱手枪和炸弹”。此外,广大群众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东方红》,由陕北《移民歌》整理、删减而成。这首革命歌谣抒发的真挚情感,使人产生强烈共鸣,迅速被传唱接受。

——摘编自邓登瑶《革命歌谣的演进历程、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材料二   贵州松桃县曾组织师生在街头进行抗日演讲,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以唤醒苗族、土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的抗日热情。丰子恺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曹聚仁描述道:“一个英国人在北戴河初闻此歌,为之感动流泪;一个日本的文化人,在上海街头听了不觉心神震动;这歌曲曾流传于印度河上,也曾洋溢于旧金山的一角。”

——摘编自郑大华《论抗战歌曲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歌谣改编创作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歌曲传唱的意义。
2024-02-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事变与应变

·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据《告全国国民书》(1931年9月23日)

·只有广大群众的革命铁拳,才能制止帝国主义的暴行,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9月20日)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

——据鲁迅《“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25日)

·当一个国家受到外国侵略时,首要的是他自己起来抗战,然后才有希望得到他国的援助,如果自己不去抗战,像你们国家这样,而希望别人替你们火中取栗,这是史无前例的。

——据国联秘书长艾文诺对中国驻国联代表吴秀峰的谈话(1933年)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结合所学,对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各方的“应变”分别作出简要的历史阐释。
(2)你是否赞同艾文诺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2023-10-1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汉朝、明朝北方长城示意图


纲要上16页,秦朝形势图


纲要上22页,西汉形势图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64页,明朝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材料二   1935年5月24日,影片《风云儿女》在被誉为“国片之宫”的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首映,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从此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部影片是由许幸之执导,田汉、夏衍编剧的一部抗战故事片。影片讲述了在抗战时期,青年诗人辛白华最终因为挚友梁质夫的牺牲,精神受到巨大鼓舞,思想觉醒,进而投身抗战,保家卫国的故事。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是作者田汉在被国民党逮捕后于监狱中创作,1935年4月18日由聂耳完成作曲。建国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融入中国人民的血液,化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不论在任何历史时期,国歌永远是凝聚人心的纽带、鼓舞士气的力量。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观察材料一地图,说明历代长城有何变化?试解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和上映的时代背景。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长城的认识。
2023-10-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4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矩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爰诛不庭,华夷永判……

——国民党《祭黄帝陵文》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共产党《祭黄帝陵文》(毛泽东)


(1)根据材料对比国共两党的祭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的作用。
2023-09-28更新 | 42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年,共产国际面临新的国际形势,为适应这一变化,共产国际在当年7~8月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以确立新的战略和策略路线。65个党组织的51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季米特洛夫主持并在大会上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类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统一、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大会据此通过《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大会揭露了法西斯的阶级本质是极端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公开恐怖独裁,呼吁各国人民行动起来,反对法西斯,制止战争爆发,要求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派采取联合行动,实现工人阶级的统一,并联合其他民主阶层形成户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会议决定,鉴于国际影势日益复杂,各国具体体情况又被为不同,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组织的事务”。

——摘编白刘明翰、海恩忠《世界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七大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国歌《巩金瓯》,清政府于1911104日发布上谕,颁行全国,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

材料二   19121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教育部于19122月发布了征集国歌的广告,向社会征集国歌歌词曲,并于225日刊登了一份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应征作品,歌词是:“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李静《民国国歌<柳云歌>的诞生于争论》

材料三   1949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全体会议通过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原本是1935年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词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一切度百科


(1)材料一中清朝国歌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政治愿望?这一政治愿望与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否相符?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国歌所体现的理想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想追求未能实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021-09-17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依据思想史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及其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如表所示:

第一个时期第二个时期
前一阶段后一阶投前一阶段后一阶段
19世纪初~18951895~19151915~19311931~1949

——整理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请从材料所给的“甲、乙、丙、丁"四个阶段中任选其一,指出其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标志性事件,说明时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3-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爆发的革命引起了欧洲其他专制国家统治者的恐慌。1792年的春天,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的联军,在莱茵河畔集结,随后法国对敌宣战。起初,由于法国的军官大都出身旧贵族,因此督战不力,甚至临阵叛变,国王路易十六也暗中与外国势力串通,导致法军节节失利。在这危急关头,立法会议发出号召,要求所有爱国者武装起来,共同保卫国家。法国人民组成了义勇军,从全国各地奔赴巴黎,紧接着来到前线作战。在马赛,一支500人的义勇军路高唱军歌,表现出了法国人民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这首军歌被称为《马赛曲》,并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

——摘编自李云晢编译《全球通史》

材料 ニ1934年,聂耳与田汉合作,为电影《桃李劫》创作了主题曲《毕业歌》。所有人都记得:电影故事聚焦了一个特别的时间——1931918日;主角就是高开校园的学生——一个时代的青年的缩影。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战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这首歌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毕业歌》唱到哪里,抗日救亡的运动就燃烧到哪里。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高唱《毕业歌》,走上街头,奔走呼号;1940年,18岁的饶平如唱着这首歌走进军校,他的父亲告诉他,“你要不去救国,也就没法救自己的家了”;1941年,17岁的张优唱着这首歌参加了新四军,他说:“我们都是一腔热血,这首歌警醒着我们、鼓励着我们”。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毕业歌》历久弥新,愈加嘹亮,成为一代代青年的青春必唱,更见证着他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

——摘编自新华社《追梦青年舞起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马赛曲》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毕业歌》在抗日战争中和改革开放后对青年的影响。
(3)概括上述材料中跨越时空的两首歌曲共同的主旋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为实现其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四处奔走,其所关怀之核心,乃是现实政治,而非纯粹的知识。而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大多读书人积极入世,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以期通过对知识资源的掌握谋取仕途,参与政权建构,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直接产生了大量以服务现实政治为目的的知识分子一士大夫。在先秦,中国尚未形成规范的选拔机制,选拔士人参与政治及士人的进阶,主要依靠诸侯的赏识。但是,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并不成熟和规范,而统治者也一直在主动地进行制度设计,促使士人与权力进一步结合。直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成为往后中国政治吸收、笼络士人的常规机制,并越来越成熟,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结合趋于制度化、规模化。

——据刘广莉《依附与独立:中西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面向》整理

材料二   沈阳知识界爱国志士从1931年底到次年1月冲破日伪军警特务严密监视,将生死置之度外,搜集整理反映九一八事变实况的材料,编辑成《TRUTH》汇编,向国联调查团上书。捍卫中国话语权。大学教授刘仲明、社会教育家张韵泠、医学家刘仲宜等九人,在递交的材料   上郑重签名,史学界称其为沈阳“九君子”。经三位英国绅士书写证明信等方式辗转协助,形成符合国际法惯例的文件,历经周折上交给李顿调查团。调查团形成了以《TRUTH》等材料   为主要依据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对日军侵略行径作出了三项定论:一、“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列国共认之事实”。二、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有计划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三、“满洲国是日本一手操纵和控制的政权”,“不能认为由真正的及自然的独立运动所产生”。1933年2月,国联特别大会就上述问题达成共识,一致通过。日本恼羞成怒,宣布退出国联。

——据徐建源《从六君子,七君子到九君子——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君子精神和救国担当》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不断融合的阶段性特征,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
2020-03-1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0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全国I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