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读下图,中国军队在图中所示战役中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该战役属于(     
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2022-11-17更新 | 738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10月,抗战后方的《大刚报》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探究国人对战争形势及国内外重要政治问题的意向,收到了主要来自湘、桂、粤、赣四个省区的民众回信。以下为该民调的部分材料:

1:《大刚报》1942年民意调查部分结果统计(有删节)

序号问题及结果统计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竞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占99.5%未置可否:占0.5%
2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占69.4%德国:占30.6%
在联合各国未以全力打击日本之先,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先行反攻?
要:占50.8%不要:占48.2%未置可否:占1%

2:调查结果之分类统计(有删节)

性别男:占94.6%女:占5.4%
年龄20岁以下2030304040岁以上
52.5%26.8%14.1%6.6%
职业学生公务员商人军人工人自由职业农民其他
39.6%19.9%14.8%14.6%7.7%1.27%0.8%1.33%

——据杨天宏、宋仕宏《抗日战争转机与社会心理变化—以1942年(大刚报)民意调查为中心的探析》整理


(1)根据材料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刚报》民意调查反映的民众对抗战前途走向的认知,分析这种认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大刚报》调查结果的史料价值。
2022-11-12更新 | 38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它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站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该战役(     
A.是国共合作抗日的范例B.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是抗日战争中的最大胜利D.有效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日军占领南京后,企图打通津浦线。对此,国民政府提出东面保持津浦线,北面保持道清线的“以守为攻”的抗战策略,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据此推断,这次会战发生于下图(局部)中的(     
A.①B.②C.③D.④
5 . 1937—1943年,大后方工业生产年增长率约为27.6%,随后两年生产指数递降,1944年较上年下降4.7%,1945年1—9月较上年同期下降4.5%。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A.通货膨胀进入严重阶段B.官僚资本主义急剧发展
C.中国对外通道遭到阻碍D.统制政策打压私营工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确定了“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第二期作战方针,要求各战区“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和消耗敌人。策应敌后方之游击战,加强敌后方之控制与袭扰,化敌后方为前方”。这反映了当时的国民政府(     

A.对于抗战形势估计过于乐观
B.根据战场形势变化调整策略
C.准备积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
D.进一步加强同共产党的合作
7 . 对于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有学者这样论述道:“这是战争开始以来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多的一次战役。在会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中日双方的战事也相对沉寂。”该学者论述的这次会战(     
A.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以空间换时间将日本拖入持久战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022-10-28更新 | 424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正面战场的抗战

________注意:淞沪会战≠淞沪抗战
(1)概况: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________,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2)结果: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________”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上海。
太原会战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日军逼近太原,________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2)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________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
(1)时间:1938年1至5月。
(2)指挥者: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
(3)结果: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________,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________取得的________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论持久战》
(1)背景: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
(2)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________”,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________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3)意义:________。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月中旬至10月下旬。
(2)特点: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3)结果:毙伤日军近四万人。同时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抗日相持阶段中,中国军队继续奋勇抗击日军。
(2)时间:1941年12月。
(3)结果: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工业和高校内迁
(1)状况: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________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2)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________和精神基础。
2022-10-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9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赢得了一次重大胜利,英国首相丘吉尔评论说:“诸君如忆及日军之活跃,即知中国抵抗敌人至五年之久,并予敌人以打击,为如何不可思议之事。”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此次大捷(如图)。”这场胜利最有可能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大捷
C.百团大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
2022-10-21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部分研究资料

马克·塞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美国,1971
安东尼·库根:《中国东北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起源》,英国,1994
埃里克·洛马克斯:《铁路工人:一名战俘对战争的描述,残暴与宽恕》,英国,1995
斯蒂芬·麦金农:《武汉1938:战争难民与现代中国的形成》,美国,1996
莱曼·范斯莱克:《百团大战:中日战争期间的协调与控制》,英国,1996
玛莎·斯茉莉:《美国传教士对南京大屠杀的见证,19371938》,1997年第9
圣保罗·卡特:《二次革命:陕北农村改造和合作化运动(19341945)》,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7
黛安娜·拉里:《保卫中国:徐州会战》,加拿大,2000
大卫·古德曼:《革命妇女与革命中的妇女: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和妇女,19371945》,澳大利亚,2000
何铭生:《上海1937:长江上的斯大林格勒》,法国,2013
穆尔:《记录战争:士兵笔下的日本帝国》,英国,2013
罗纳德·斯佩克:《世界史语境中的中日战争》,美国,2013
拉纳·米特:《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英国,2013


(1)依据材料研究视角的不同,按照序号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依据上述材料的分类,任选一个视角,确定探究主题,并说明选题意义。
(3)就上述部分书目名称存在的不妥之处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22-10-13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