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在天山南部先后设置了伊州(治今新疆哈密)、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庭州 (治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州之下置有县、乡。州置刺史,县置县令,乡置乡长,里置里正。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以及严格的户籍制度。三州的设置斩断了西突厥的右臂和吐蕃的左臂,阻绝其联系。此后,在征服天山北部的西突厥残余势力和天山南麓的龟兹等国时,唐朝在龟兹设立安西都护府,又在新招抚地区设立羁縻州府制度。

——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

材料二:边区政府建立了盐池县城川蒙古族自治区、曲子县三岔回族自治乡、新正县一区第一、第九回族自治乡等区、乡一级的政权,在这些民族自治区、乡中,让少数民族行使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职权。在政府的帮助下,边区先后成立了“延安回民救国会”、“中国回教救国陕甘宁边区会”“蒙古文化促进会”等团体,开展抗战救国、保卫边区的活动。在优待难民政策下,迁入边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得到了土地,边区还组织迁移来的蒙、回族同胞组成打盐运盐合作社,给他们发放贷款,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还为他们减免课税。边区政府先后在回族聚居区开办了民族小学,由政府拨款、拨地,并实行免费教育。

——王晋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

材料三:“两个共同”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工作的主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各族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团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凝聚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才能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供不竭的力量之源。

——梁志忠、郭五明《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三州”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设置“三州”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评述陕甘宁边区政府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共同”的内涵,并概述其提出的历史意义。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历史教育的内容和重心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此书陈述专制政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对于历朝开国君主的横暴和末代亡国的经过予以渲染,“以警国民之顽固未化者”。晚清时期历史教科书中一般以“人种”来叙述民族。辛亥革命后,李大钊指出只要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就都属于新中华民族。钟毓龙编的《新制本国史教本》以五族共和为纲,“其(指其他民族)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视,绝无轩轾”。历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教科书开宗明义讲述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人必能对国家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而后谓之有人格”。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不少历史教材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之原因,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等,“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 此外,教科书对近代帝国主义之侵略,外交政策之失败等,为“最为注意之点”,求振奋民族之精神,洗雪我国之耻辱。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严重,《殖民地独立运动》,《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教训》《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之类的著作出版增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类著述显现出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对“边疆”论述逐步课程化和专门化。有识之士主张强调边疆各民族与内地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民族外来说逐渐被摒弃。                                                  

——摘编自邓燕《时代主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2023-01-17更新 | 44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0年,法国共和国政府颁布法令,决定把7月14日作为国庆日。1889年,法国政府制定了纪念大革命100周年的计划,其中各种节日和庆典活动有20余项之多。5月5日,法国政府在凡尔赛举行纪念三级会议100年的仪式。全国各地都有游行、演说、栽种自由树以及散发《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等活动。法国各地教育督察还发布通告,要求教师向学生讲述大革命的意义,并且向他们所居住地点的成年人描述革命所带来的好处。到7月14日,庆祝活动更为盛大、持久。仅以巴黎为例,便有盛大的游行和规模巨大的音乐会,整个巴黎到处都是欢庆活动。

——摘编自顾杭《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材料二     194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提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10月10日,延安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纪念活动。“到会者有延安大学等80余单位,共3万余人,四邻民众也扶老携幼,赶来参加”。朱德等人发表了热烈演说,“强调坚持团结,抗战到底,并追忆孙中山缔造民国之丰功伟业”。延安四大礼堂分别举行晚会,演出话剧、平剧。《新华日报》发表了《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纪念文章,号召建立“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以争取民主共和斗争的胜利。延安成为纪念辛亥革命的又一中心。

——摘编自朱斌《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相比,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活动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2023-05-2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九年(1652年)清领海南后,黎族土官制度在较长时间内存续发展。清政府通过建立土舍、峒长、粮长、黎总、哨管等多样化举措,将势力范围深入基层黎峒地区,同时通过“黎人”担任土官直接治理地方。这种王朝自上而下式的治理姿态结合黎族基层土官自治的治理智慧,使清代黎区得以长时稳固,收效甚大。清政府以招民复业、奖励垦荒作为对海南地方官员考核、升黜的评判标准,诸多黎村“有腴田数十顷,黎人耕之,户口蕃庶,物产丰饶”。清政府在海南建立了以书院为主,义学及社学为辅的文化教育系统,各书院研习课程均依照王朝所指定丛书诸如《春秋》《诗经》《性理精义》等来学习、讲学。

——摘编自李超、田敏《土流共治与调适:清代海南黎族国家认同的三维向度》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国防上,都对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有很大的帮助。”抗战中,我国之所以能以空间换时间,同日本侵略者打持久战,是与民族地区成为我国抗战的战略纵深地带和可靠大后方有着密切关系的。少数民族参加抗战,可使我国抗战具有与国际社会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加强联系的重要国际通道。抗战期间,浴血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朝鲜、蒙古等民族的优秀儿女,驰骋在冀中平原的著名抗日铁军“回民支队”等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爱国爱家、保家卫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代缩影和典型代表。

——摘编自陈国裕、祁若雄《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治理海南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少数民族为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5年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台湾人民“义不臣倭”,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割台斗争。在日本占领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台湾人民看到了希望。他们在台湾岛内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艰难而又英勇的抗日活动,争取台湾早日光复。祖国大陆对其抗战活动进行了间接支援。台湾人民除了在岛内进行抵抗活动,还有许多台湾同胞直接前往祖国大陆。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与日寇浴血奋战。他们参战的主要形式是建立抗日团体,其中台湾义勇队和台湾革命同盟会影响较大。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台湾光复,从此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抗日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人民抗日与台湾光复有何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2年,延安城内发生燃料危机,市民生活用煤严重缺乏。有些机关单位甚至提前两个月预定1000—2000斤煤炭。加上对延安周边森林的采伐,造成局部沙化现象,绥德、米脂一带的居民向森林深处移居。这引起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调查团,多次开展调查,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诸多措施以促进边区煤炭工业发展。边区政府直接投资5万元,在安塞、延安增开煤窑;边区政府鼓励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的开采活动,有计划地发展民营煤炭业;边区政府还改善煤厂管理,批判和纠正官僚主义作风;采取工资计件累进制;开展劳动竞赛;等等。据边区建设厅统计,到1943年,煤矿矿井发展到100个,职工1891人,每月生产煤炭7600吨。

——摘编自王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调查与政策制定——以陕甘宁边区为主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燃料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边区政府应对燃料危机的做法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船王”卢作孚曾经主持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里,他在实验区修筑铁路公路,治理河道河滩,兴建工厂,创办学校,规划城区,绿化环境,建立运动场、报社,开办农村银行,还创建了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他甚至在实验区民众俱乐部放幻灯片时,亲自手拿话筒,为峡区百姓讲解屏幕上出现的飞机、轮船、火车等,让乡民了解世界。得益于良好的基础,抗战时期,北碚成为陪都重庆的重要迁建区,大量机构、学校进驻北碚,无数文人、政治家、军人在这里传下佳话。

——摘编自刘重来《被遗忘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19377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卢作孚即向全体职工提出:“国家对外的战争开始了,我们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在厂矿内迁运动中,民生公司的船只担负了90%以上的运输量。整个抗战期间,民生公司运送出川军队共计270.5万,武器弹药等30多万吨。大批学校,文化团体,医院等也由民生公司帮助下内迁大后方。抗战时期民生公司的附属产业和投资业共有7家,重点在采煤、机械、冶炼、纺织、商贸、建筑、金融等项目,为稳定和发展后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卢作孚顺应时势抓住机遇,扩大投资、开发实业,努力实现其“实业救国”的夙愿,被毛泽东赞誉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四个不能忘记的人之一”。

——摘编自汪洋《论民国时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卢作孚为抗战所做的贡献。
(3)综上,你有何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主要有三段:第一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第二段是从甲午后维新变法运动到辛亥革命;第三段是从民国成立到国民党由广东出师北伐。第一段为外力侵入、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段为革命势力进展、清朝皇位颠覆时代;第三段为革命势力与满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时代。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   问:“假如战争拖得很长,日本没有完全战败,共产党能否同意讲和,并承认日本统治东北?”答:“不能。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样,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8卷——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

材料三   对于是否彻底摧毁国民党当局,日本华北方面军认为:“日本与重庆之间暂时处于战争状态,却有能够共存的性质。但是,日本与共产党势力之间则是不容许共存的。”

19425月,日本参谋本部第一部长分析战争走势:“攻占重庆后,抗战的中国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险,如果没有充分可靠的估计,攻占重庆就只不过是极端危险的投机。”

——摘编自刘长明程恩富《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至国民革命时期救亡图存进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战主战场的原因和影响。
2024-05-14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史亦然,须从波澜壮阔处着眼。浩浩长江,波涛万里,须能把握住它的几个大转折处,就能把长江说个大概;读史也须能把握历史的变化处.才能把历史发展说个大概。

——摘自蒙文通《蒙文通学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形成原因。
(2)依据对材料二的理解,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任选一个“变化处”,拟定一个论题,并阐述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价值。(要求:所选“变化处”应从宏观、整体的视角,选择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节点、阶段或重大事件,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6-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军户、匠户等特种户籍一旦佥定,即世代相袭,不得脱籍。逃离原籍者,必须穷究勾追,依律问罪,仍令复业。……一里一甲之内,百姓必须“互相知丁,互知务业”,彼此了解每户丁数,从事士、农、工、商者各有几人。如有强窃盗贼、逃军、逃囚及生事恶人,里甲必须会集里人将其擒拿送官,违者加罪。……令基层普遍设立申明亭和旌善亭。每里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负责书写善恶,称老人。老人还负责向里民宣讲法律、圣谕,使民知法畏法,各守本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陕甘宁边区的基层抗日民主政权是在工农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确切地说,是由乡(市)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转变而来的。……各抗日根据地施政纲领均规定,凡年满18岁的爱国的中国人都有参与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由人民选举或协商产生乡政府,人民有权监督乡政府的工作,并对它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以至要求撤换那些不称职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乡政权是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个政权施政纲领的最根本出发点和主要目的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乡政权中,共产党员、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平分势力。

——摘编自李赛南《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基层政权建设思想的发展》

材料三:新加坡的社区管理强调政府对社区进行科学规划,并着重大力投入公共财政,政府投入90%的社区基础设施管理费用和50%的日常运作费用,承担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薪酬。同时,新加坡社区管理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让民间团体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新加坡的社区里各种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成为政府管理服务社会的“抓手”,起到了巨大补充作用。新加坡社区管理还积极发挥公民的作用,鼓励民众参与到社区管理。新加坡有3000个各类基层组织和25000名基层领袖,汇集了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另外,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壮大义工队伍。据统计,新加坡义工数量约占总人口的15%,即60多万人。

——据王拓涵《新加坡社区组织体系、治理模式及经验启示》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控制基层的主要手段。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边区基层政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新加坡社区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对中国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2023-05-09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届高三4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