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下表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根据地的财政来源情况。根据表格,可以推知(     
1938年1939年1940年
外援(%)52.7481.8674.0
其他(%)47.2618.1426.0
A.日军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失败B.根据地开展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
C.国民党加大对抗日根据地支持D.根据地财政对外援依赖全面扭转
2023-11-21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1941 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总统特使劳克林·居里博士于1941 年2、3月间访问重庆后向罗斯福提出了一个详细的访华报告,建议美国加强援助中国继续抗日,促使蒋介石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防止内战。之后,美国较大规模地援助中国。美国对华政策调整(     
A.意在抬举中国,壮大美国势力B.源于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日
C.利于促蒋联共,稳定中国政局D.使中国赢得国际社会尊重
2023-11-20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44年8月23日,毛泽东指出: “中国和美国的利益是相同和互相关联的。……美国不必担心我们会不合作。我们应该合作。我们必须得到美国的帮助。”这一言论(     
A.旨在争取抗战的尽早胜利B.说明根据地经济出现困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加速了美国对华经济援助
2023-11-20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1)据材料一,概括其中主要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并指出他们反映的时代主题。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天地”的打开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如何推动“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形成?
2023-11-1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1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少数民族学府——延安民族学院成立了,校址设在延安大砭沟。学院受中共中央西北局领导。学员有陕公民族部及中央党校藏彝青年班共200多人,分别来自四川、贵州、陕西、宁夏、青海、甘肃、绥远、察哈尔和内蒙古东部等地。学员一部分是随红军长征而来,一部分因反抗国民党民族压迫起义而归,一部分曾参加家乡的革命斗争。学期以战争形势、工作需要而灵活掌握,有的1年分配工作,有的3年毕业,有的学了4年。民族学院的教育方针是根据抗战形势与任务,学校的性质、学院的特点以及党对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少数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的要求制定的。学院体现出各民族间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大家庭的缩影。建院不久,学员们民主选举成立学生会,协助校方的教学及生活管理。并选举出自己的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候选人,参加延安地区的竞选。1944716日,民族学院与三边师范、三边地委干部训练班合并成立了三边公学。三边公学民族学院仍保持原建制。冬季,西北局陆续从三边民院调大批干部、学员赴绥蒙及西北民族地区工作。

——摘编自甘旭岚《抗战时期延安民族学院的创立及其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延安民族学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立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延安民族学院的校徽,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中的元素并说明理由。
2023-11-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1月,中央采纳了开明绅士李鼎铭等人联名提出的《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议案,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实施精兵简政。边区政府先后两次召开政务会议,讨论贯彻执行精兵简政及其方案问题,决定设立边区“编整委员会”,具体负责边区各级行政组织机构的精简裁并及人员编制等工作,并初步确定了各机关、部队、群众团体裁减人数,以及相关部门的调整、精简问题,向各厅、院、处和各专署、县府发出决策部署。边区机关率先示范,迅速展开行动,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始精兵简政。各抗日根据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开展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精简,历时2年多,至1944年基本完成。

——摘编自刘征徐亚涛《“精兵简政”的提出与实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特点及作用。
2023-11-18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春秋后期,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民族大迁移大融合时期,在北起辽东,南达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里,华夏族(注: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是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和一些少数民族通过长期战争,兼并和融合,迁移和交往,有了日益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关系,交错混居通婚现象非常普遍,逐渐融合成一个稳固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

——摘编自沈益民、童乘珠《中国人口迁移》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政府官员、工人、学生、难民等纷纷赶往西南大后方。以重庆为例,人年抗战中,重庆人口由战前的47万,迅猛增加到战后的124万。工人是内迁人口中的重要群体。在1937年,重庆仅有工厂42个,工人8000余人。到1940年,重庆已形成了一支包括兵工、机械、冶金、煤炭、纺织、化工等产业的工人大军,总人数近20万。“重庆主要商业市场,汇集于城区武库街、都邮街及新街口等街道的两旁。热闹情况,较上海南京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人口齐集重庆市区也给市政管理及市政建设带来诸多困难。

——摘编自唐润明《抗战时期重庆的人口变迁及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重庆移民的原因,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抗日根据地内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在各自岗位上分工合作。这种情形(     
A.得益于土地革命的推行B.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推动了民族革命的进程D.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性质
9 . 1941年中共新正县政府进行全县乡选,全县到会议员27人,其中女议员2人,回族议员2人,并聘请10位绅士参加,内有2人系清末秀才,会上选举了县参议会议长、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会。这反映出(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了国家权力属于广大人民
C.边区政府确保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
D.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2023-11-17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1944年12月,晋绥边区召开第四届群英(劳动英雄)大会,大会评选表彰各类英雄,听取边区领导关于1945年三大任务的报告,讨论劳武结合、变工互助、卫生文教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军民经验交流和练兵技术表演活动。由此可知,群英大会(     
A.践行了“三三制”原则B.发挥了社会动员功能
C.是设置地方的参议会D.促使大生产运动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