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建国初,一支国民党军残部几千人窜入缅甸境内并盘踞十年之久,且不时越界对云南边境进行骚扰破坏活动,而缅方却无力将其驱逐出境。在此期间,国内曾有一部分人多次主张越境追击以绝后患,但周恩来均予以坚决制止。周恩来此举旨在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进睦邻友好外交政策
C.避免激化朝鲜战场形势D.实践“求同存异”的主张
2022-01-2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20世纪70年代,对外关系获得重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的外交理念体现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0世纪90年代形成新安全观;21世纪初的理念是“和谐世界”;2012年以来的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
A.外交政策体现意识形态色彩B.外交逐渐丧失自身的独立性
C.外交政策赢得国际广泛赞誉D.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3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清晰地表明了与世界各国交往、建立健康外交关系的愿望,表明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和平相处的真诚。这主要表现在提出
A.“一边倒”方针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C.“另起炉灶”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 .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2021-02-02更新 | 406次组卷 | 47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6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A.参加日内瓦会议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D.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7 . 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里的“它”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8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黑色粗箭头代表外交事业发展的总方向。关于对这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 F1可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典型代表
② F2可用“美国敌视新中国”作为典型代表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领域遇到的阻力和动力是相等的
④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外交领域遭遇重重阻力,但总趋势却是前进的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