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亚非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以大国身份参会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2022-07-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美国记者鲍大可在《周恩来在万隆》一书中写道,“在亚非会议上发生的一切事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共产党中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据此可知,作者认为万隆会议
A.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D.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又称万隆会议。周恩来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
C.“非暴力不合作”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6 . 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提出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亚非合作C.平等互利D.团结反霸
7 . 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A.“不结盟”B.“万隆精神”C.“上海精神”D.“日内瓦精神”
2022-02-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这次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他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
A.“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让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整理自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相对抗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顽固推行反华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联苏反美“一边倒”战略,把美帝国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摘编自舒建国《毛泽东“反帝反修”外交战略的内涵及其实践效应》

材料三   20133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强调,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俄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坚决维护两国共同的战略安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20133月中国经济网报道


(1)根据材料一回答会议的名称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变化。
2022-01-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