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由于西方国家舆论的妖魔化,中国成为“好战”“扩张”的国家代表。经过这次会议后,与会的亚非国家普遍改变了原有的印象,认为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这次会议
A.得益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推行
B.成功解决了印度支那和朝鲜战争问题
C.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D.开启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新篇章
2 . 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时间记录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向尼赫鲁表示:中国赞同正在酝酿中的召开亚非会议的计划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认为,这一会议使向无往来的亚非国家能够会面,可消除误会和隔阂
1955年1月毛泽东对这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很重视,责成周恩来亲自负责准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方案

A.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
C.强化意识形态,提升国际地位D.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
3 . 2013年是人民的好总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诞辰115周年。某中学为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准备举办一次照片展览。一些同学围绕周恩来的外交活动,收集了大量老照片。现邀请你为以下三幅照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围绕这些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周恩来在其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对新中国外交产生的积极意义等方面展开,每幅图片的解说词不超过80字。

2021-10-22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5年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月十六日星期六初到雅加达这个“印度尼西亚的大门”已经为迎接贵宾而盛装起来了……

四月十八日星期一亚非会议开幕了在今天下午会议上的发言……突出的例外是最后一个发言的贾马利。他在发言中以很长的篇幅来污蔑共产主义。贾马利毫无根据地把共产主义说成是一种“新式的殖民主义”。……公然要求采取他所谓的“防御措施”,一直到他设想有一天共产主义会“在思想上解除武装”为止。

原来就有许多消息说,在亚非会议上将要出现“美国之音”。现在似乎不幸而言中了。

四月十九日星期二中国人民的声音中国代表团上午没有发言。在记者室的黑板公告上擦去了已发过言的国家的名字,中国现在排在预定要在下午会议上发言的头一个。

人们的心情像赤道上中午的太阳一样焦灼地在等待,等待着听中国人民的声音……

——摘自李慎之《亚非会议日记》


面对中国代表团的会议境遇,请为中国代表团即将到来的发言拟定一份发言稿提纲并作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持论有据)
2021-01-29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成为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源头活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荨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

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25日)


根据材料,选取两项具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他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求同存异原则。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共领导人关于求同存异原则的明确表述。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二   建国初期,周恩来同志首倡求同存异原则,使新中国得以打破孤立,新生政权得以巩固并发展。20世纪七十年代,在求同存异外交原则指导下,我国解冻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本着“求同存异”精神,继续保持并发展了与西方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友好关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求同存异原则,用“一国两制”的模式,实现了港澳回归祖国的夙愿,使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

——摘编自王欢雪《中国共产党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历史演进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求同存异”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当代价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非洲与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中非双方在20世纪为追求国家复兴与民族自强而在外交领域所作努力的一部分。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应该建立在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表达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合作"而不是"援助"一词,把以往简单的援助方式,提升为双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富于成效的技术经济合作,从而使中非关系成为推动中非双方实现各自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动力

2000年以来,中非关系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政治与外交层面,经贸合作更成为新世纪中非关系发展的核心动力,贸易总额跳跃性增长,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以投资带动贸易成为中非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摘编自王逸舟《中国对外关系转型三十年》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中非关系演变的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8 . 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美国捏造谎言;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地区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大力制造他国对中国的恐惧和怀疑。符合此次会议主旨的是
A.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探索亚非人民的联合自强D.寻求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2020-11-22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国民党特务指使人在中国租用的印度航空公司专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上放置定时炸弹,造成中国代表团成员及各国记者共11人遇难。周恩来因国务活动临时改变行程,才幸免于难。”与上述事件直接相关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大会议
10 . “它使中国的外交工作获得新的进展,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企图,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上述评价针对的是
A.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方针
B.20世纪50年代的“一大片”方略
C.20世纪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策略
D.20世纪80年代的不结盟战略
2020-06-2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