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毛泽东在谈到某宪法时说:“我们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关于该宪法说法正确的是
A.确立了沿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D.表明过渡时期在我国的结束
2020-11-12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部分)

1911年
10月武昌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1月全国十几个省去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月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逐渐攫取清政府大全,并向南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2月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王朝宣告结束
2月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得就有关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大计及其他重要措施,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建议案。

——摘编自1949年《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并概述辛亥革命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重要转变,并简述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目的。
2020-11-12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3 . “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
A.具有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D.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的协商民主
4 . 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共同纲领》。
2020-10-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年材料——判断题
5 . 制度建设是治国理政的主要方式,不同的历史文化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管理体制及其职能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革命期间,在限制奴隶制度、扩展宗教信仰自由、扩大公民权和确立立宪政体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1791年所采用的联邦宪法是以分权原则为基础,也就是让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互相牵制和平衡,目的在于制止暴政。

——摘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54年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的斗争经验的结果,…这个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人民主原则,继承了中国历史传统中的有益成分,对外国政治制度中的长处亦有所借鉴。

——摘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国家管理体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原则。
6 . 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政治文明的发展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 是“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才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全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 (1937年10月)

材料二   二点即乘车赴中南海怀仁堂,开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次大会。最要者为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 及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及全体代表由车运至天安门外之广场上,为过去反抗帝国主义、封建魔王而殉难之志士以及解放军之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

——节选自《竺可桢日记》(1949年9月30日)

材料三 三点至怀仁堂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日通过国家大宪章,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所以外国记者亦特多……票写好后分为八组,十个票箱投票。票上有汉、藏、蒙、维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周恩来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节选自《竺可桢日记》(1954年9月20日)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内涵,分析揭开“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的原因。
(2)材料二中记载的会议体现了哪些精神?评价这次会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的发展,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2020-10-13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8 背景(原因)、影响(评价)类非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7 . 蔡定剑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指出,“当年起草(1954年)宪法时,毛泽东曾要求每个宪法起草委员会成员熟读苏联宪法,对一些条文不太明确和有争论的地方,都要引用苏联宪法来解释或作为论据”。据此,该宪法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制订过程中存在若干矛盾
C.深受“一边倒”方针影响D.移植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9 . 1953年3月1日,《选举法》正式颁布施行。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如图是当时的选民证,该历史文物见证了
A.社会主义法制化的起步B.人民民主专政的实现
C.人民当家做主纪元开启D.统一战线工作的落实
2020-10-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是
A.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2020-10-01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