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
A.初步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B.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
C.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021-05-20更新 | 18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中国史部分)-课时练19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 “五四宪法虽然肯定了社会主义的原则,但仍然承认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格局,承认各民主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结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格局。在法律上保护资本家所有权和个体劳动者的私有权。”这反映出五四宪法
A.确保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方向B.具有过渡时期的历史特点
C.仿效了当时苏联宪法的内容D.确立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
君上大权: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附臣民权利义务
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六、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九、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
总纲   第二条 中国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中华人民共各国宪法》
(1954年)
                                      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五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要求:提取材料中有关信息围绕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5-07更新 | 40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 ”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全部去掉了。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B.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C.表述准确以避免歧义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2021-04-29更新 | 195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10月) 历史试题
5 . 【中国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部分宪法

时间名称说明
1908钦定宪法大纲清末新政期间制定,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主要参照日本1889年宪法。共23条,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共14条,专制色彩明显。
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了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宪法精髓。规定了主权在民、国民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体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但也存在因人设法的问题,后被袁世凯废除。

材料二   195211月,党中央作出决定,立即着手准备制定宪法。1953元旦,《人民日报》在社论里把制定宪法列为1953年的三项伟大任务之一。1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和参与下,在广泛参考了西方国家宪法和民国时期宪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实际,经过七个多月的努力,前后易稿二十余次,最终形成了宪法初稿。宪法初稿先后经中央政治局确认和民主党派讨论后公布,广泛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约有1亿5千万人参与了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达138万多条。在合理吸收民众建议之后,宪法最终定稿。19549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这部宪法。代表们在发言中纷纷表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民主宪法,这(五四宪法)将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宪法。

——摘编自王人博《法的中国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时期制宪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民国时期与新中国初期在制宪实践上的异同。
2021-04-24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下列法律文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②《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4-22更新 | 28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8 .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该宪法是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49年《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 . 下面是1954年6月《人民日报》刊登出宪法草案后人们宣传并讨论宪法的照片。这说明,当时
A.广大民众完全赞同宪法草案B.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了法制化
C.新中国首部宪法已顺利通过D.宪法制定坚持人民民主原则
10 . 1954年3月至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讨论宪法草案初稿的同时,还组织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讨论,提出5900多条意见。在宪法草案公布后的近三个月里,全国有1.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参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意见。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B.明确了社会主义的目标
C.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2021-04-12更新 | 35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