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制度构建的论述。对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最全面的是
时间主张文献
1927年3月一切权力归农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0年1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障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论》
195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制度构建与各时期的革命任务相适应
B.制度构建是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人民民主的贯彻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
2022-02-16更新 | 453次组卷 | 18卷引用:07 2022虎年央视春晚历史考点预测(对点练)-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预测
2 . 1954年,在新中国1.5亿人参加的一场讨论中,人民群众一共提出了118万条修改、补充意见,这些意见被分成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部分。这场大讨论的对象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认同”,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所属国民对公共形态上的制度和法律权威的效忠。具体来说就是效忠于政府、政党、宪法、法制、经济生活以及产生这些公共权威的人民。“国家认同”可以表现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接受和尊重;二是对国家地域范围内共同经济运作形态和经济活动的接受与服从;三是对形成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力与公共权威密切相关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以及民族特性的尊敬与忠诚。在现代民族国家系统中,塑造和维系国家认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民族主义。……没有强烈的民族认同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认同。而国家认同又在相当程度上在现有民族国家内部取代、并超越了民族认同。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任何民族认同的最高归宿,都是建立起符合民族利益、并能最终有效保护民族利益的国家机构以承担和履行国家主权。

——摘编自马建楠《浅谈我国的国家认同》


请从“国家认同”的角度设立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点鲜明,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严谨)
4 . 中共中央经过一年多的研讨提出了宪法草案初稿,于1954年3月提交宪法委员后讨论通过。之后在全国组织各方面代表进行2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并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然后宪法委员会原草案再次进行修改,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此可见1954年宪法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B.制定过程具有严肃性和人民性
C.规定了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D.规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
5 .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标志着
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②社会主义立法制度的确立
③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确立      ④法治建设进入重建与完善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2-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7 . 毛泽东谈到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时说:“最先是中共中央起草,然后是北京五百多高级干部讨论,全国八千多人讨论,然后是三个月的全国人民讨论,这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千多人又讨论。”他意在强调宪法的制定体现了
A.社会主义原则B.内容的广泛性C.人民民主原则D.适合中国国情
8 . 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文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该法律文件在行政上体现什么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
2021-11-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体现依法治国理念
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2021-11-26更新 | 338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50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其立法原则是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实行婚姻自主、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家庭制度。这部法律的制定
A.彻底颠覆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B.开启了新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
C.加快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的实现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