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1949年《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到了1954年时,新制定的宪法草案中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刘少奇在宪法草案报告中亦指出“宪法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据此可知,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消除了国家内部阶级矛盾
C.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开展D.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
2 . 1954年9月,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在一次会议上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这里张澜所说的“大宪章”(     
A.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B.标志着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2022-10-04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普高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一)历史试题
3 . 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指出:“要实行社会主义原则,是不是在全国范围内一天早晨一切都实行社会主义呢?这样形式上很革命,但是缺乏灵活性,就行不通,就会遭到反对,就会失败。”由此可知,毛泽东此言意在说明,宪法的制定(     
A.须采用直接民主的方式B.要克服保守主义的倾向
C.应符合过渡时期的国情D.必须由党中央全程参与
4 . 新中国成立后,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集思广益,制定了“比较完全”的宪法;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中共的这些做法(     
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
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D.促进了国家宪法的不断完善
2022-09-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聚道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1次组卷 | 36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年,日本明确提出要渐进地建立立宪制的目标,成立了元老院并将其作为立法机构。此后五年间,元老院三次拟定宪法草案,但是,政府首脑部均以该宪法草案只是抄袭西方的宪法,不符合日本实情为由拒绝采纳。1880年前后,自由民权运动扩大到全国,要求政府召开国会、制定宪法等。各地兴起研究和起草宪法的热潮,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宪法私案。1882年,伊藤博文进一步调查了君主强权的德国和奥地利的宪法。1889年,日本以天皇名义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东亚最早的宪法确立了天皇的强权,仅承认了被限制的人权。

——摘编自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编纂委员会著《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4510月,(美国)占领当局提出《日本国宪法草案》,明确表示了修宪的原则和具体主张,并要求日本政府积极配合。在占领当局和民众的压力下,194636日,宪法草案公布,同年113日,《日本国宪法》在国会获得通过,194753日正式生效。该宪法第1条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同时用内阁限制天皇的权力。过去只对天皇负责的内阁,现在只对国会负责。由国民选举产生的国会,即众议院和参议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19549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开幕时,毛泽东指出: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序言中写道: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日本宪法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宪法的特点,并简析其颂布的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近现代宪法的认识。
2022-08-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一)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套20枚,每一枚都有一个主题及若干表现元素。下列表现元素中,符合“制度奠基”主题的是(     
A.延安宝塔山、《论持久战》、抗日战争
B.河北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
C.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社会主义改造
D.大庆油田、南京长江大桥、十三陵水库
2022-07-05更新 | 747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宪法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完善落勃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矛盾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露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新中国后来的宪法及其宪法修正宽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国体、政体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及外空等各项基本制度方面是一脉相承。

——杨晓青《五四宪法是党探索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里程碑》

材料二   新中国自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后,1975年全面修改宪法,是在“文化大革命”辅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1978年宪法由于受当时历史备件的限制,其内容也不能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1979年初,中央开始酝酿对家法进行全面修改,198217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八二宪法”),其后不同阶段,通过宪法修正靠的形式对宪法又进行了五次修改。

——黄宇菲《百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家法的发是历程》

材料三   西方的自由主义绝大贡献正在这一点,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是强调的拥护凡主。近代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授要是澳洲人的发明,这就是政治的自由主义应该句舍的意义。现代的自由主义,还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在近代民主国家里,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是和平的政治社会改革的基础,已成了当然的政治作风。反对党的对立,严格的批评监督,使人民可以有选择的机会,使国家可以用法定的和平方式来枝移政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做到和平革新的大路。

——胡适《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并分析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经哪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分析其全而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2-05-2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这次“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B.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2-05-28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第8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在以后历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宪法中,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明确规定。对于这些规定作用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团结了广大的人民群众B.影响了宗教的教义礼仪
C.巩固了新生政权的稳定D.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2022-05-01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