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在论及上世纪60年代初的“包产到户”时,认为“包产到户”不仅是由于农民对经济效益的需要,还有农民获得“身心自由”的心理调适感,如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在他们重获土地使用权后表现得淋漓尽致。据此可推知,当时“包产到户”的实行(     
A.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B.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
C.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结束了错误的思想路线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四光早年留学日本和英国,主要从事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创立了地质力学。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冲破阻拦毅然回国。在高校院系调整工作中,李四光主持了北京、长春两个地质学院的建院工作,以后又推动了许多中等地质技术学校的建立。李四光很早就预见到铀矿资源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多次上书中央要求成立专业队伍进行研究和勘探,为两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四光利用新华夏沉降带找油的理论发现了多个油田,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说法。李四光认为地震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可以利用对构造应力场的观测、分析掌握其动向。

——摘编自陈群《李四光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进行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四光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3 . 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时代楷模。他们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B.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C.互学互鉴、互利共赢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4 . “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材料反映的是(     
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国参加万隆会议D.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5年初,党中央做出研制原子弹的重大决策。此后10多年间,党领导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以及广大科技人员、解放军战士、工人和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和探索工作,最终研发成功了“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发的成功
A.推动国家开启了振兴科技的历程B.得益于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奠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日本借对德宣战之名侵入中国山东,造成强占山东的事实,又利用北洋政府的私心,强迫、引诱其签订“条约”,获得所谓“法理”依据,还与列强相勾结,获得列强的认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主要目的就是收回山东权益。然而,1919430日,巴黎和会决定;德国将山东的所有权益让于日本。中国代表团成员伍朝枢在总结巴黎和会失败时说:“二十世纪之世界,生存竞争之世界也。公理强权互为表里,外交内政息息相关。此次吾国外交失败原因,一言蔽之,国势积弱而已。或者不察以为列强主持公理﹐自可仗义执言,不知倚赖性根,最为我国民之弱点。”

——摘编自《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不容质疑》

材料二   197110月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6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基辛格在回忆录中作了这样描述:“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它们当中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感到苦恼,一方面它们不愿同我们对立﹔另一方面讨好强大的中国又对它们有利。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时,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性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

——摘编自连海山《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遇外交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背景。根据中国近现代外交的成败谈谈你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2021-09-12更新 | 5900次组卷 | 57卷引用: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的说法表明美国
A.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始终坚持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
C.承认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始终以自身利益为外交的出发点
2021-08-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7 年底,我国有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92. 9%;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手工业者已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0%左右;私营工业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到千分之一。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数据统计(部分)


——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5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任意-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史实说明原因。
2021-07-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坚持写了60年的日记,记录了他和乡亲们半个多世纪的生活经历,用平凡琐事见证了60年的农村生活。2006年,这本名为“农民日记”的图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叫侯永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121日,侯永禄在日记里写了他一生中最长的一篇思想活动记录,题目为“分不分”,在三页半纸里,他满怀忧虑地写道:“分开各干各的,有心劲,能做好,这意味着分田单干。没有受过单干苦的人,是不知道单干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旧社会的单干,是受着封建社会的束缚,少数人变成地主富农,压迫剥削大多数穷人。多数人单干,经不起天灾人祸,破产贫困便要受剥削。土改后多亏及时组织互助组成立合作社,没有使两极分化过于悬殊。就那很短的时间,也有不少人很快变穷,分下的房屋土地牲口农具只好卖掉,靠借债过日子。因此分田单干弊多利少,不能实行。只有走集体化道路才好。”

——侯永禄《农民日记》

材料二   “五八年来了个大跃进,实行了吃饭不要钱、干活不记工的办法,造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生产又受到了损失。”

——侯永禄《农民日记》


(1)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旧社会的单干”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什么样的经营模式?为了巩固这种经济基础我国古代长期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2)材料一中让侯永禄产生思想斗争的是什么问题?这一事件在我国现代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中说的是当时农村中的什么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021-05-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