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2024·山东德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4年,清政府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各国言语,全国皆归一致,故同国之人,其情易洽,实由小学堂教字母拼音始……兹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将来各省学堂教员,凡授科学,均以官音讲解。此举意在(     
A.改革教育塑造国家意识B.利用新式学堂统一思想
C.借助新政控制地方政权D.改进教学方式发展科技
2024-03-13更新 | 421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秦汉时期,皇帝的决策一般经过以下程序:皇帝将问题交给有关机构和臣下讨论,提出方案,经皇帝批准,交由御史府拟定诏、制、敕、令,再经丞相副署后传送有关部门执行。这(     
A.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3 . 有人认为,明清时期,乡绅具有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双重代理人”的身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乡绅绝大部分是通过参加国家选举人才的官方考试而获得自身的特权地位,主要由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人物构成。

材料二   明清时期乡绅对乡村社会的管理

兴办学校书院、创办义学、培养人才、编修方志等事务。

协助地方政府办理税赋、治安等社会事务,在灾荒之年,为维护乡族利益,在自动出资救济乡民的同时,要求政府拿出举措——以减代赈、减免赋税。

担负组织祭祀、制定族规等宗族内部活动,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

经常对地方诉讼、争斗事件进行公断和防护,维护乡村地区治安。

——摘编自解亚珠《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乡绅形象研究》


(1)据材料一分析乡绅能够成为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双重代理人”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一、二中乡绅参与乡村社会管理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4 . “宋儒的政治品格不再纠结于驯服君主,转而致力于涵养君子和治理家族,孔子的制法终于找到新方向:不是给帝王制造符命谶纬,而是给民间制定乡规民约、族谱家法。”下列项对此观点解读最准确是(     
A.君主是复兴儒学的主要动力B.乡约经政府推广与法律合流
C.宋代儒学士人注重基层教化D.乡约的约束对象不再是君主
5 . 西汉刘向所编《新序》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相孙叔敖对楚庄王说:“夏桀殷纣不定国是,而以合其取舍者为是,以不合其取舍者为非,故致亡而不知。”庄王曰:“善哉!愿相国(指孙叔敖)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刘向选用这则对话旨在(     
A.规劝君王善治B.提升行政效率C.宣扬君权至上D.抑制豪强兼并
6 . 下表材料是有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论述。这可以用来说明(     
文献记载出处
古之帝王未尝以天下自私也,故天子之地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子其人,而子孙世守之……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马端临《文献通考》

郡县之天下,诸侯无土,大夫不世,天子与庶人密迩(意为“贴近”“靠近”)

王夫之《读通鉴论》
A.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B.贵族政治削弱了周天子集权统治
C.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了先秦政治制度D.官僚政治根除了封建权贵的特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指出,教会的职能在于宣传“基督教信仰”,并将宗教信仰“结合在一个主权者的人格中的一群人,他们应当在主权者的命令下聚会”。霍布斯的主张(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C.旨在打击罗马教廷权力D.奠定了政教合一理论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立“廉洁政府”。抗战期间,各根据地积极开展廉政建设,如太行山根据地开展整风运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淮北根据地通过传唱歌谣、编排戏剧的方式向群众进行宣传。这些做法(     
A.利于塑造党在局部地区的执政形象B.形成了完善的廉政制度体系
C.摆脱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政治影响D.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上卿大夫世袭罔替,并从国君手里领取世袭采邑。上卿大夫还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地方治理呈现出民本化特征B.周天子对地方集权统治加强
C.诸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制约D.政权与族权间权力实现分离
10 . 春秋战国时期,忠于君主个人成为“忠君”思想的首义:但“忠君”是有条件的,君臣之间要讲究所谓的“君臣要义”,即孔子所提倡的“君君臣臣”。这可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原始民主传统仍受到重视B.诸侯国变法以儒学为指引
C.贵族分封等级制逐渐解体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