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刻意设计的榜样谱系,后来这些榜样又通过蒙学教材、女教教材、家训、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不断再现与演绎,从而被人们广泛接受。这表明(       

榜样类型

代表人物

榜样类型

代表人物

家庭榜样

父亲榜样

舜、孔子等

政治榜样

圣王榜样

尧、舜、禹、商汤、文王、武王等

母亲榜样

文王之母大任等

圣人榜样

孔子、周公、伊尹等

孝子榜样

舜、文王、曾子等

贤人榜样

皋陶、太公、史鱼等

丈夫榜样

舜、曾子等

君子榜样

史鱼、蘧伯玉、子产等

妻子榜样

杞梁之妻等

教师榜样

孔子等

睦亲榜样

舜等

学生榜样

颜回、子贡等

A.封建统治者竭力宣扬纲常伦理道德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C.儒学积极迎合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D.儒家榜样成为社会教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2 . 人才选拔关乎国家兴衰,历代统治者对此都极为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乡试和会试各为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第二场考论一道,判五道,诏、造、表选一道;第三场考时务策五道。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八股又叫制义,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如《四书》用朱子集注,《易》用程传,《书》用蔡氏传,《诗》用朱子集注,《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传等等。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分为破题、承题、起讲、提比、中比、后比各个部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会试,下表列举了这次会试的部分考题。

第一场
中国政治史事论
1.“周朝内重外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
9.“北宋结金以图燕,南宋助元以攻秦”论。
第二场
各国政治艺学策
1.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9.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9.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
“四书五经”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2“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摘编自韩策《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科举考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科举考题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举考试变化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晋武帝时期实行占田制(见下表)。占田制体现了西晋政府(     
诸侯占田近郊田,大国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
官员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四品三十五顷
编户占田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
A.重视农业恢复与社会经济发展B.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C.推行强化门第等级的选官政策D.迎合士族诉求放任土地兼并
4 . 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A.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发展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2023-11-19更新 | 110次组卷 | 30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宣统元年,全国官立高等学校开办统计情况,反映出当时高等学校的兴办(     

校别

大学

省立高等学堂

高等农科学校

高等工科学校

高等商科学校

校数

3

23

5

7

1

学生数

749

3963

530

1146

24

A.强化了西学主导地位B.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C.推动了科举制的废除D.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6 . 下表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凸显了宪法重视公民的权利B.确立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向
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2022-11-21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东汉时期部分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这些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部分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姓名乡论事迹入仕途径
赵宣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
张霸年数岁而知孝让举孝廉光禄主事
朱儁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
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
C.乡论成为选官主要依据D.社会阶层间流动频繁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选官制度。阅读材料:

材料   下表内容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度》

目录内容摘编
第一章科举考试制度创立科举制度究竟创立于何时?历来颇有争议。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科举制创立的标准存在着分歧。
第二章考试科目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唐式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
第三章应举人贵格宋代工商杂类、曾犯刑责,不孝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元、明、清具有“倡优之家不许应试”的规定。
第四章考试方法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的种制度
第八章科举考试制度度除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蓄。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最终被废除。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体系泡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10 . 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
类型来源
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
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
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
A.继承了九品中正制的优点B.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C.是自上而下选拔人才的制度D.体现了多种选拔方式的结合
2020-10-19更新 | 621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