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材料二   从专制制度下君权的绝对性出发,也必然要求一种“君为臣纲”的君臣关系,必然要求官僚组织具有高度的依附性、从属性和灵活性,一切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以君主的是非为是非……为了获得统治的效益,它一方面离不开一种强大的、有组织的力量,但又拒斥和恐惧这种力量所必然伴生的组织性、自主性或相对独立的价值取向……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是官僚组织的代表,必然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宰相地位十分特殊,是皇帝之下权力最大、地位最尊的职务,宰相的这种特殊地位和身份更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这就埋下了君权与相权冲突摩擦的根苗。

——摘编自张星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冲突的原因。
2023-09-0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晴隆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已纳入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的郡县体制,但所设郡县只不过是中央王朝的政治和军事据点,而广大地区仍为当地土著民族的上层直接统治,实为“郡国”并存。……隋文帝统一全国而对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则鞭长莫及,唐代实行羁縻州制而使这里变为经制州、羁縻州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并存的“三管齐下”。

——摘编自黄才贵《独特的社会经纬——贵州制度文化》

材料二   元代在今贵州一概取消地方民族政权并改羁縻州峒制,通过以地势分属的四川、湖广和云南3个行省,全面推行土司制。明代在今贵州境实行“土流并置,军政分管”的政策,卫所和土司各有辖地,互有分工,卫所管军户,土司主要管理当地少数民族。卫所插入土司地区,控扼军事要道,并以此为据点,逐渐实行“改土归流”。清代在贵州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将各长官司置于府、州、县的管辖之下,或增设副司以分其权,或收为土舍、土弁听流官调遣,许多土司已是名存实亡。

——摘编自黄才贵《独特的社会经纬——贵州制度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唐时期贵州地区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至唐时期相比,元代以后贵州地区边疆治理的变化,并说明其意义。
2024-05-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的最后几十年是中国科研机构的萌芽时期。1872年,法国人在上海建立徐家汇气象台(含气象、地震、授时三个部分)。1885年,英国人在台湾基隆、淡水、安平、渔翁岛、鹅鸾鼻等地建立气象站。其后,清政府也开始注意建立科研机构。1898年,光绪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并于京师设立中央负责农业的最高行政机构——农工商总局(1906年改设农工商部)。上海的育蚕试验场同期建立。1902年以后,直隶、山东、山西等地开始建立农事试验场。19063月,农工商部上书议设“农事试验场”时说: “泰西各国,罔不以农事为重。美利坚以农立国,富甲全球;日本维新以来,农事改良,遂致物产繁兴,工艺发达。近闻日本之福冈、北海道等处,均有试验场,或数百顷以至千顷,皆为劝农所设。” “京师为首善之区,树艺农桑为臣部所职掌,自宜择地设立农业试验场一所,以示模范。”不久,农工商部便于京师西直门外建设农事试验场。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科研机构统计表(1911年以前)

成立时间地点机构名称
1872上海徐家汇天文台
1885台湾气象站
1898上海育蚕试验场
1902保定直隶农事试验场
1903太原山西农事试验场
1903济南山东农事试验场
1904济南山东林业试验场
1906北京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
1906大连奉天农事试验场
1906福州福建农事试验场
1908大连奉天植物研究所
1908天津天津种植园

——据林文照《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科学研究体制化的社会因素》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晚清科研机构设置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科研机构设置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亨利三世时期,律师已开始形成一个强大的团体,他们在普通诉讼法庭中拥有独占的出庭发言权。1310年前后,英国王室开始任命自己的律师。随着普通诉讼法庭固定于威斯敏斯特宫之后,法律执业者开始集聚于伦敦城与威斯敏斯特宫之间。英国历史中最为重要的出庭律师培训组织律师学院开始出现。在爱德华三世统治期间(13271377年),四大律师学院基本成型。四大律师学院拥有授予法律文凭和出庭执业资格的垄断权力。至亨利六世时期(14221461年),四大律师学院都保持着各家200人左右的学徒规模,对入学者还有着严格的血统要求,非绅士出身者不得入学律师学院,因而入学者非富即贵。

——摘编自王涛《英国律师的早期史——兼论中国律师分类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史良明确提出“建立与推行新的人民的律师工作与公证工作”,并把它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中的一项工作。1954年宪法第七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后来,在党的八大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发言指出:“律师制度是审判工作中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可缺少的一项制度……应该逐步建立起来。”随后,中国建立起来的律师制度,以当时的苏联为仿效对象,把律师纳入国家公职范围,统一领导,统一工作。除了少数是刚从法律院校毕业出来的担任学习律师外,大多数律师是从公、检、法系统调来的。律师制度建立后,有的当事人为了请到律师,天未亮就到法律顾问处门口排队等候挂号。

——摘编自汪文庆、文世芳《新中国律师制度从建立、中断到恢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英国出庭律师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世纪英国出庭律师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律师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律师制度建立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公务员制度诞生于英国,而追根溯源,其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1833年英国初步采用考试的办法,择优录用一些岗位人员。为应对工业革命后的复杂社会情况,1854年英国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公务员制度的报告》,提出废除“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建立统一的文官制度,奠定了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美国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在英国文官制度基础上,经多次调整、改革,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即《彭德尔顿法》,它是美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标志。法国于1945年设立了文官管理局,并在1946年颁布了统一的《公务员法》,建立了现代公务员制度。日、德等国在总结和仿效英美基础上,也逐步建立起自己国家的公务员制度。

——摘编自张凤奎《中西公务员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比较研究》

材料二 在我国,不同时代对公务员有不同的概念界定。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和借鉴苏联干部人事管理经验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建立起了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曾对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等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干部人事制度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国家干部”概念过于笼统模糊、管理方式单一陈旧、权限过于集中、效率低下等问题。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坚决解放思想,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的号召,1987年,党的十三大作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决策,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1998年,公务员制度进入了健全完善阶段,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已经形成。

——摘编自王美文《中西公务员制度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逐步确立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对比中西公务员制度,谈谈你对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唐时期学校的德性教化思想,自陆贾倡导以教化为本,至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后至唐朝走向体系化。陆贾提倡学生学习儒家经典,要求学生口诵圣人之言,身学圣人之行。董仲舒主张以六经培养德性,国学和乡学都应传授学生儒家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在韩愈看来,教师的任务是传授修己安人之道、承续儒家道统。然而,由于汉唐时期学校规模有限,加之玄学思想的挑战,德性教化思想并未得到全面推行。

——李志明《宋代学校课程的德性教化研究》

材料二:明太祖把法律看做防民之具、辅治之术,命人制定《大明律》,按六部体制分成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加上卷首的名例律,共七篇460条;并宣布该法为祖宗成法,一字不可改易。作为补充,朱元璋亲自编订《大诰》四编,其中汇编了以酷刑惩治官民过犯的案例,以及各种峻令和训诫。此外,他还下令将《大诰》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在乡里则由塾师教授《大诰》,每于乡村节日聚会之处,派专人讲授。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7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学校课程德性教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初的法律制度。
2024-01-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它并没以可辨的形式存在于中世纪。中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普济主义存在于天主教会,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 存在于拉丁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存在于神圣罗马帝国中,虽然神圣罗马帝国是个已经摇摇欲坠的国家。因而,在那些世纪里,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相反,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 独立的大国——英国、 法国、 西班牙、 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024-01-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1819年,英国通过《恢复兑换条例》,规定恢复货币兑换金块、金条,并取消对金币、金条的出口限制。这样,英国完成了从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向法律上的金本位制的过渡。19世纪60-70年代,法国完成了向金本位制的过渡;1871年,德国宣布实行金本位制;1879年左右,俄国和日本也开始实行黄金兑换;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到19世纪末,世界经济中的主要国家以及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都普遍实行这一货币制度,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建立起来,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到来。

——摘编自张新颖《英国霸权下的国际金本位制——从霸权稳定论看1870-1914年的国际货币体系》

材料二二战使得英、法、德、日等国实力遭到严重削弱,而美国却不断取得政治、军事以及经济上的优势。一些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资和资金极度缺乏的国家为稳定货币,恢复生产,都渴求美元。它们仰赖“美援”,渴望从美国那获得资金,物资支援;美国正是利用国际货币金融市场“美元荒”的紧迫局面,以“援助”,贷款为武器,操纵着1944年召开的“联合国货币基金会议”,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美国意图成立起来,并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壁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作用,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参加基金组织各国(或地区)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摘编自赵从显《从全本位制到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金本位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金本位体系的异同
2023-12-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的基本史实

朝代民族关系
中央机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的具体措施
典客、典属国北逐匈奴筑长城,南抚夷越设三郡
大鸿胪和亲、军事打击、设置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屯田政策
魏晋
民族在迁移中大交融
礼部、鸿胪寺接纳归附、册封、推行郡县、联系流求
天可汗;和亲;会盟;册封;设置大都督府、都护府、羁縻州

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宣政院行汉法;差别对待;东北、云南设行省;台湾设澎湖巡检司;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礼部、鸿胪寺、四夷馆北筑长城、设军镇、开放马市;东北设置司、卫、所;西北设置卫;西南设土司;西藏敕封僧俗首领
理藩院满蒙联姻;军事斗争、册封管理、改土归流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任选角度,评述古代中国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2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部分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