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东汉后期,地理书由全域性的地志、州郡地记组成1中央侧重于修撰军国政务的地志、而地方长官、当地大姓豪右联合修撰区域社会治理的地记;隋唐形成由中央主导,实行全域性图经的定期修撰制度,规定各州的图经须定期报送中央,成为施政的重要基础。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知识逐步积累B.土地制度重大调整
C.地方管控力度加强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2024-01-30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99年9月,我国全面推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2年,一些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 北京290元, 太原156元, 沈阳205元,上海280元, 广州300元,成都178元,银川160元。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实施(     
A.与当地经济水平挂钩B.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D.使各地生活水平出现差异
2024-01-23更新 | 136次组卷 | 5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自隋朝开始,政府把户籍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要求人们在自己的户籍地参加考试,而且录取名额按照地域进行分配。此做法的影响包括(     
①方便政府组织考试                                        ②强化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
③拓展了户籍的功能                                        ④对稳定政权发挥一定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成化年间,休宁知县颁布的《教民条约》写道: “父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夫和而妻柔,此民之乘彝而家道之所由昌也。”宗法族谱之设,所以别族类、明亲疏,古人敦本深源之意也。据此可知,《教民条约》的颁行意在(     
A.以法家思想主导地方治理B.借助封建礼仪强化等级
C.用儒家伦理完善邻保制度D.依托宗亲关系教化乡里
2024-01-23更新 | 602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全国卷统编版03)(12+3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5 . 北洋政府时期,民众为修改税则活动建言献策;支持政府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收回关税主权之提案;推动北京政府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增税、提高税率等要求;掀起关税自主运动等。这些活动(     
A.使中国收回自主订税率权B.彰显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C.迫使列强放弃了关税特权D.强化了关税制度法制化
6 . 在黄宗羲看来,明代科举制下,人才上升途径完全统一于八股时文的评比,虽然看上去特别公平和严格,但实际上造成大量不学无术之徒通过强行记诵八股“优秀范文”走上他们并没有能力承担的岗位。据此可知,明代科举制(     
A.考试程序规范B.形式僵化,脱离实际
C.丧失选官价值D.注重理论,流于空谈
7 . 1960年至1966年,中日两国间的围棋交流互访,为缓解冷冻的中日关系开启了政治对话的大门;“乒羽一家亲”使中泰关系飞速升温后建立了外交关系;“篮球外交”成为中国和菲律宾关系改善的起点。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打破了外交孤立的局面B.文体事业正持续发展
C.体育成为外交的先行官D.开始推行全方位外交
2024-01-10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西藏林芝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的部分主张

主张出处
“入令民以属农(从事农耕),出令民以计战(追求战功)”《商君书·算地》
“壹赏、壹刑、壹教。壶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壹:统一)《商君书·赏刑》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商君书·弱民》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行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君书·赏刑》
请选择材料中商鞅的某一主张,说明这一主张体现了商鞅的哪一思想,并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评述。(要求:主张明确,评价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古代雅典,政治家们为了名利经常在演说中互相诋毁对手,有时为了本集团的利益,使用陶片投对方的反对票,以达到放逐对手的目的。这说明古代雅典(     
A.施政效率受到制约B.民主弊端处于主体地位
C.权力滥用非常严重D.专制残余仍然十分浓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文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郡长、佃户等作证下,专员向当事人询问土地的归属、大小和庄园各类财产数额,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12世纪起,英格兰封建庄园效仿威廉时期的做法,定期清查庄园土地和财产,并登记造册。这一做法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庄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土地清查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以清查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各自历史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
2023-11-28更新 | 1863次组卷 | 1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