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1 道试题
1 . 614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颁布敕令,赋予大地主以豁免权。847年,国王查理颁布麦尔森法令,在法律上正式承认领主在自己领地内的一切特权。这些做法(       
A.巩固了等级君主制度B.强化了封君封臣制度
C.打击了封建庄园经济D.使权力中心转向教会
2023-11-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在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每个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订立契约应该遵循当事人的意愿,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自己所有的财产,不准强制任何人让出其所有权,即使由于公共利益也要给予公正和事先的补偿。这说明《法国民法典》(       
A.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C.确定了西方的立法规范D.推动了共和制度的建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娃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战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由,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囊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而推行郡具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学一席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遗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2023-11-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4 . 如表是学者对唐宋时期家训内容的统计,据此可知,唐至南宋(     
唐、北宋、南宋家训内容(单位:篇数)
内容北宋南宋总计
1处己(修身、励志)5191842
2勉学、治学3141532
3睦亲(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36817
4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6141030
5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5161031
6从政1111628
7治国2406
8女诫5207
9教子原则2428
A.文化心态趋于开拓外向B.理学主导地位确立
C.儒学义理观念得到强化D.社会矛盾渐趋缓和
2023-11-06更新 | 403次组卷 | 1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兰化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C.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023-11-06更新 | 90次组卷 | 33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文帝对秦代以来的刑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他认为“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蔫,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母由也”。因此,他下令废除一人犯罪而连及家室的“收努诸相坐律令”。汉文帝的这一举措(     
A.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B.体现了以德治国的思想
C.消除了社会潜在的隐患D.表明法律权威地位弱化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几大重要特色并说明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地位及颁布的重要意义。
2023-11-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习近平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党的十八大决定施行全面深化改革,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括(     
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9 . 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奠定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操在《收田租令》开篇即强调:“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将税负是否均平的问题提升到了治国强兵的高度,因此,他明确规定赋税的承租者不仅是“编户齐民”,一般的豪强地主也要按照土地顷亩和户口分别缴纳田租户调。曹操还主张减轻关市之征,下令“除池御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十一”。在曹操统治下,很少出现汉代那样的今天“调马”,明天“调赋税钱”,后天又“调謙素”,无休止的烦杂,使百姓摆脱了杂税横生之苦。曹操还主张加强赋税的征收管理,规定除田租户调正额之外,“各地官吏不得擅兴发”;“国守相明检察之;遣使者循行郡国,有违理剖可暴虐者,举其罪。”

——摘编自杜林洪《论曹魏时期的财税治理及对当代的启示》

材料二   唐朝至清朝赋役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

唐朝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租即田租,均田制上的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谷物;调即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
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收。
宋朝募役法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政府需要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又陆续将其他赋役也合并到田赋银中征收,地丁银成为主要财政收入,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魏赋税改革秉持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