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宗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都,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汉书·诸侯王列表序》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分封王国的历史背景。汉初地方行政体制较秦朝有了怎样的变化?该变化导致了怎样的社会矛盾?

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亟,祸小;不削返迟,祸大。”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2)两则材料中的“上”各是谁?两则材料所提出的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手段和效果方面有何不同?
(3)除了采取正确的策略以外,汉武帝能够解决王国问题的原因还有哪些?

材料四   汉代中央官制从汉武帝时代开始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外朝形成。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内朝官员想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待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

——乔国华《汉武帝时期中朝形成过程简析》


(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中外朝官员的人员构成,职能分配及其影响。

材料五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每部派一名刺史,行“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权,一个刺史部包括若干都国,刺史俸禄仅六百石,而郡国守相俸禄是二千石。

——樊树志《国史概要》


(5)刺史的主要职责与御史大夫有什么不同?刺史职责重大而品级很低,如此制度设计目的何在?

材料六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秦始皇失败了,汉武帝成功了。

——历史学家顾颉刚


(6)有学者用“殊途同归”一词来形容秦皇、汉武在意识形态控制方面的做法,试用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说明,并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2023-07-07更新 | 8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2 .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首东汉末年的《桓灵时童谣》讽刺的是哪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A.世袭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
2023-07-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夏王朝的建立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以下关于其重要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禅让到世袭
C.从王国到帝国D.从“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
2023-07-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4 . 1214年,法国在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布汶战役中以少胜多。整个13世纪,这一事件在法兰西的历史和记忆中不断被重塑,尤其是战役领导者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的形象不断被神化。布汶战役演化为传奇说明了(     
A.法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西欧各国冲突加剧
C.法兰西历史真实性存疑D.民族国家初露端倪
2023-07-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罗马人发明了作为公开解决法律案件的场所——法庭,他们聘请专业的律师利用证据,通过推理、辩论等方式来解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法律纠纷。这说明当时的罗马(     
A.陪审法庭体现民主性B.致力于维护公平正义
C.法律制度能与时俱进D.保障广大人民的权益
2023-07-0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由中央任命,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九品中正制是针对察举制之下选举权流失的弊病而采取的选举改革。其具的就是要将选举权收回中央,便于皇帝控制,重新建立士人与朝廷官僚制的正常关系,以逐步削弱地方化的倾向。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儿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曹操当时,采行九品中正制而有效于一时,但此后此制度墨守不变,毛病丛出,后来人便只怪九品中正制不好,其实这也有些冤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理解。
2023-07-04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7 . 对于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有学者认为∶"他的司法行政主权力只限于自己的直领地之内,而其他封建主在其领地内也具有与国王几乎同样的权力。"这说明当时的欧洲
A.城市自治倾向明显B.教权冲击封建王权
C.封建国家主权分散D.三权分立现象严重
2022-01-21更新 | 708次组卷 | 25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8 . 拿破仑曾说:“我拥有许多军队,但我也不能侵占一块土地,因为侵犯一个人的所有权,就是侵害所有人的权利。”在此思想影响下制定的《法国民法典》
A.适应了对外扩张需要B.顺应了拿破仑的称帝意愿
C.有利于维护封建特权D.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9 . 请将中国古代帝王与其统治时期的特征相匹配。(填写字母)
(1)康熙 (        )                                A无为而治
(2)明太祖 (        )                              B走向鼎盛
(3)汉高祖 (        )                              C经济重心南移
(4)唐太宗 (        )                                D宰相制度结束
(5)宋高宗 (        )                                E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2020-11-04更新 | 370次组卷 | 10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