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国际储备货币俗称世界货币。不同年份英镑与美元所占国际储备货币份额的变化如表所示,据此可知(     
年份英镑美元
1940年68.9%27.9%
1950 年57.3%32.6%
1960 年35.1%61.7%
1970 年10.3%84.8%
—数据源自 James Eagle公司
A.英镑逐渐失去国际货币功能B.美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C.新的货币体系提升美元地位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平稳上升
2024-01-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相关数据(注:少数民族人口占我国总人口不足9%),由此可知(     
项目届数

代表总数

少数民族代表

少数民族代表占总数%

有代表的少数民族个数

一届 1954 年

1 226

178

14.5

30

二届1959 年

1 226

179

14.6

30

三届 1964 年

3 040

372

12.2

53

四届 1975 年

2 885

270

9.4

54

五届 1978 年

3 497

381

10.9

54

六届 1983 年

2 978

405

13.6

55

七届 1988 年

2 978

445

14.9

55

A.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民族团结平等的原则B.新中国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得到有效落实D.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管理国家事务
2024-01-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1955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与外国交换书籍、期刊数量统计(单位:册/件/篇),可以用来说明(        
时间收到寄出
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1955年846902819144451468
1956年243273049150411696
1957年246377277244803210
A.“一边倒”方针的提出B.和平共处原则的影响
C.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D.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
4 .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此表反映出当时新中国
A.外交发展面临一些困境B.深受两极格局对峙影响
C.贯彻“一边倒”外交方针D.外交方针遭到西方抵制
2021-01-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春秋时期,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是基层管理的基本办法;战国末期,以户为单位的户籍管理办法在各诸侯国得到大力推广;至汉代,户口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财产等项目——载入户籍,称为“编户齐民”。以上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向基层蔓延B.土地兼并被有效抑制
C.宗法血缘关系的加强D.小农经济的逐步形成
6 .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2019年1月27日,中国海军完成第30批护航任务。据海军参谋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海军先后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出的护航编队共为1207批6600余艘次中外船舶护航。亚丁湾等护航表明
A.我国海军装备已达到世界最优
B.我国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C.我国军队具有大国担当精神
D.护航编队只负责我国船舶的安全
7 . 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士占18%。这说明(     
A.隋唐时期的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的特点B.隋唐时期的科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
C.隋唐时期的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2022-11-26更新 | 903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承秦制,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纳入了法治的轨道。《户律》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从而在基层建立起严密的居民组织。乡设三老,县设户曹,专门负责户籍的管理和人口的统计。户口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户内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土地、房屋、财产等情况,并以此作为征发赋役的根据。凡登记在国家户籍上的人口统称为“编户民”,不得随意迁徙,否则将被视为“亡命”,并受到严惩。汉代国家户籍大致分三类:其一为一般居民,其二为宗室贵族,其三为下等居民,如商人阶层。其中第一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编户齐民,是汉代户籍的主体。

——摘编自《编户齐民——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完备》

材料二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严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地主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编户齐民制度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及历史作用。
9 . 宋代蔡襄担任三司使后,曾做过一次统计:若按照禁军一人每年耗费五十贯、厢军二十贯计算,军队每年总支出高达四千八百余万贯,占整个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这表明宋朝(  )
A.军队管理混乱B.军费开支的庞大
C.官僚队伍膨胀D.军队战斗力较强
10 . 下表是美国历史学家麦希维克统计的两晋时期的70名一品官,其中29人来自根深蒂固的官僚世家,只有19人来自东汉官僚世家,14人则是三国官僚世家。该表说明
麦希维克统计两晋重要人物出身比例简表
大中正一品高官最高军职爵位继承皇后
东汉26%27%27%——53.3%
三国11%14%10%11%13.33%
两晋63%59%63%39%33.33%

A.中央集权不断加深B.官员流动机制削弱
C.政治权力存在异变D.政权交替非常频繁
2021-02-0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