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7 道试题
1 . 秦始皇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和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全部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据此可见,秦始皇这一举措旨在(     
A.削弱儒家学说地位B.推动实用之学的发展
C.巩固封建专制统治D.维护“大一统”思想
2024-05-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修正案,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及融资能力显著提升,但该修正案拖至2009年才生效。2010年又通过新的修正案,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与美元等构成新的货币篮子,但修正案直至2016年才生效。据此可知,这些改革(     
A.加强了区域集团间的联系B.解决了世界货币不足问题
C.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D.冲击了美国的金融话语权
2024-05-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抗日战争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在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必须实行交租交息。”这一政策(     
A.剥夺了地主的土地所有权B.消除了国共之间的分歧
C.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D.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
2024-04-0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有效期为30年。毛泽东对此曾形象地作过表述:“用条约把中苏两国友谊固定下来,建立同盟关系。……帝国主义者如果准备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请好了一个帮手。”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意识形态的一致是中苏结盟的根本B.中苏结盟致力于联合对抗西方阵营
C.缔结条约保证了中苏长期友好关系D.“一边倒”方针是务实的战略选择
2024-02-24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考试废除后,新式学堂数量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A.引发学生运动高涨B.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C.加快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2024-01-22更新 | 42次组卷 | 87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9年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     
A.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B.剥夺了贵族的立法权力
C.有利于保护奴隶利益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
2023-12-07更新 | 172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

——摘编自蔡尚思主编《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二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根据材料一、从察举制度的名目来看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这种制度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什么后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科举制下也有许多科目,为什么“唐朝进士科特盛”?
(3)简要评论材料三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统治B.赢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D.解决民生问题
2023-10-20更新 | 15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