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演变:状元史话

科举考试出现后,社会各阶层人士有了入仕的机会。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有明确著录籍贯的378名,其地理分布与时空变化如下所示。

历代状元籍贯表

地区五代北宋南宋
北方小计40628
61451110
河南15
16

1221
河北111

45233
山东339
14145
山西412

3


陕西411



21
甘肃3







黑龙江




1


辽宁



1



南方小计17102774

27888
江苏7144


1727
浙江
211


12020
福建
2711


103
江西2133


182
安徽1222

167
四川4151


11
广东
1
1


31
广西21





2
湖南11
1


1
湖北


4


23
贵州







2

*本表资料主要来源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各正史人物传,《唐才子传》、《登科记考》、《明清进士提名碑录》以及宋元以来主要地方志。

南宋至明清时期状元籍贯分布

——摘编自韩茂莉等《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

(1)指出材料中状元籍贯时空分布的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状元籍贯时空分布的因素。
2024-04-23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4 核心素养专练50题-【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梦溪笔谈》记载范仲淹在浙西救灾,“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数万人应役不再流徙。范仲淹的做法(     
A.有利于基层治理B.得益于赋役制度变革
C.开创救灾新途径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2024-03-08更新 | 19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养老奉亲书》是宋代一本关于老年养生和老人奉养的书籍,关于本书的几个历史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记载。不仅作者有陈直、陈真两种表达,而且其生活年代也有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和南宋度宗咸淳年间两种记载。在播迁的过程中,书名出现了“养老奉亲书”“奉亲养老书”“寿亲养老书”三种叙述。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事实是复杂多样的,探究客观事实是历史研究的任务
B.历史记载是复杂的,但是历史的客观事实具有唯一性
C.记载中的讹误,有时可以将其认为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D.对问题进行多样性分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2024-03-09更新 | 20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秦昭王对巴蜀地区的板桶蛮夷实行过“顷田不租,十妻不算”的优待政策。汉朝历代皇帝和郡县长官也大多强调重农,特别是在农耕不发达的边疆地区。这些措施(     
A.实现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
B.促进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友好交流交融
C.表明秦汉时期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疆域的开拓
5 . 下面所示是部分史籍对北宋时期政治现象的有关记载。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记载出处
普(赵普)曰:“……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隆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上鼎听……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竞其请”,《续资治通鉴长编》
“章圣朝,帮藏盈溢,其名数皆籍于三司,其总数在三司使得知之。章圣屡欲知其数,宰相李文靖沆终不肯令供,恐其知数而广用也”。《宋宰辅编年录校袖》
“臣等伏睹陛下以灾变屡见,飞堙为孽,青躬引过,祈于天地,宗庙,社稷,不令殃及万方……避正殿,撇常膳,深自刻责,思所以致之及改治之理,以至册免三公者有之”。《续资治通鉴长编》
A.士大夫政治具有较大影响力B.官僚政治开始走向成熟
C.崇文抑武政策致使君权式微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后汉书·百官五》记载:“有秩,郡所署,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微掌微循,禁司奸盗。”乡下有里,里设里正或里魁,掌一里百家,又称里父老。里父老由具有资产的人户充任,里之下按什伍组织居民,“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在乡、里之外设有亭,“亭有亭长,以禁盗贼”。

材料二   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

材料三   基层秩序重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晚清民国时期主政者自上而下推行“地方自治”的努力,因传统势力的阻挠而归于失败,复兴“保甲制”的努力亦终究无法整合基层社会。

——摘编自郭为桂《“组织起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基层治理变迁》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到清朝乡约宣讲内容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基层失序的原因。
2023-11-04更新 | 13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7 . 《宋史·职官志》记载,府、州诸职总理郡政,“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有孝悌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由此可知,当时宋朝政府意图(     
A.宣扬儒学确立理学正统B.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C.以教代政实行政教合一D.教化民众稳定基层秩序
2023-12-22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关于周代建制的记载中,既有“君,谓有地者也”“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的内容,也有“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这些记载说明(       
A.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B.有地成为分封的唯一标准
C.西周祭祀礼仪法则严苛D.君统宗统有同一经济基础
9 . 《通典》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这体现了汉代(     
A.董仲舒以礼制教化民众B.儒家思想融入法律法规
C.司法实践广泛援引秦律D.儒家学者促进法律发展
2023-11-12更新 | 636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4 中国古代史(选必贯通部分)(4大考点8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10 . 据记载,宋真宗曾经特别召见能够“敦睦宗族、不损家声”的大臣。在述及此事时,真宗说道:“朕嗣守二圣基业,亦如卿辈之保守门户也。”材料说明宋代(     
A.将“祖宗基业”与“保守门户”等量齐观
B.试图建立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C.将道德准则与国家治理相结合
D.开启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统治模式
2023-10-25更新 | 35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