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9 道试题
1 . 西周中期的金文资料中有两则周王任命相关人员出任郑地地方官的记录,一为“命邑于郑,讯讼,取端五铧”;二为“邑于郑,讯讼有粪,取鍴十锝”。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成周(洛阳)城内最基层的里君之上,又增设了一级行政官员,并以货币“五锣”为其俸禄。上述举措表明当时(       
A.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瓦解B.官僚政治体制得以进一步发展
C.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D.周天子重视对地方的行政管理
2024-02-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2024·山东枣庄·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演变:状元史话

科举考试出现后,社会各阶层人士有了入仕的机会。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有明确著录籍贯的378名,其地理分布与时空变化如下所示。

历代状元籍贯表

地区五代北宋南宋
北方小计40628
61451110
河南15
16

1221
河北111

45233
山东339
14145
山西412

3


陕西411



21
甘肃3







黑龙江




1


辽宁



1



南方小计17102774

27888
江苏7144


1727
浙江
211


12020
福建
2711


103
江西2133


182
安徽1222

167
四川4151


11
广东
1
1


31
广西21





2
湖南11
1


1
湖北


4


23
贵州







2

*本表资料主要来源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各正史人物传,《唐才子传》、《登科记考》、《明清进士提名碑录》以及宋元以来主要地方志。

南宋至明清时期状元籍贯分布

——摘编自韩茂莉等《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

(1)指出材料中状元籍贯时空分布的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状元籍贯时空分布的因素。
2024-04-23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4 核心素养专练50题-【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梦溪笔谈》记载范仲淹在浙西救灾,“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数万人应役不再流徙。范仲淹的做法(     
A.有利于基层治理B.得益于赋役制度变革
C.开创救灾新途径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2024-04-01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血亲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其他一些统计结果则高达105例。如《后汉书》中记载:“淮南王刘长怨恨辟阳侯审食其未曾谏吕后救护其母,以藏于袖中的铁椎将其击杀:也有会稽魏郎兄为乡人所杀,郎百日操刃报仇于县中。此外,还有东海吕母独子吕育忠耿好学,无端被县宰处死,吕母散尽家财,招募勇士3000攻占县治,将县宰当众问斩。”两汉的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这种矛盾的现象根植于(       

A.传统宗法制度的遗存B.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
C.儒学影响立法的观念D.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
2024-04-01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金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破格”选任官吏:管窥两汉的盛衰汉代官吏选任除正常的仕进外,还存在不以典章制度或诏令为规则的身份“破格”现象。以下为《汉书》和《后汉书》的相关记载。

《汉书》的记载

◆“(桑)弘羊,洛阳贾人之子,以心计(心算能力),年十三待中。”

◆河南贾人卜式因“愿输家财半助边”“数求入财以助县官”,被武帝超拜为中郎。

◆韩安国“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在吴楚之乱时因“捍吴楚于东界”,“名由此显梁”,后来“坐法失官”,汉武帝“素闻安国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

《后汉书》的记载

◆东汉时陈神“仕郡功曹”,“察孝廉,州辟治中从事”,因坐刺史臧罪被下狱,车骑将军邓骘“闻其名而辟焉”,后举茂才,为汉中太守。

◆刘祐因“举奏有罪”之功而以宗室身份破格“复迁河东太守”。

◆东汉梁冀“少为贵戚,逸游自恣”,先后担任黄门侍郎、侍中、执金吾、河南尹等。

◆单超、徐璜、具瑗、左棺、唐衡五个宦官,因诛除梁氏有功,得到桓帝宠幸,“破格”同日封侯,称为“五侯”。

(1)哪类人在汉代易被统治者“破格”选任?
(2)分析汉代实行“破格”选任官吏的利弊。
6 . 《清史列传》记载:康熙时靳辅(河道总督)奉旨修治黄河,其河务谋略大多出自幕客(官员私聘秘书)陈潢之手。但“胥吏之舞弊,必情乎幕客之勾通”,因此“废幕”的呼吁不断。清朝中后期,包世臣上书,主张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秘书。这表明,清朝秘书制度(     
A.符合推进社会治理需求B.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C.成为官员选拔重要途径D.是吏幕勾结贪腐的源头
7 . 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进行考订,发现甲骨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由此可知(     
A.实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B.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靠
C.西汉政府重视史学研究D.实物史料是史学研究必要条件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旧唐书》记载,隋朝人窦威家世勋贵,他的兄弟们都崇尚武艺,“以军功致仕通显”,而窦威好读诗书,为官清闲。到唐代后期,“乡贡明经”“乡贡进士”作为一种头衔被广泛使用。这一变化说明(     
A.科举入仕的观念日益发展B.官吏选拔强调文官特色
C.朝廷增加进士及第的名额D.地方政治稳定得以巩固
2024-02-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后汉书》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共立巴氏子务相为君长。“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汉兴,南郡太守靳疆请一依秦时故事”,得到朝廷允许。这表明(       
A.巴氏君长世代与秦女通婚B.务相为秦所命的蛮夷君长
C.务相所统五姓被视作戎狄D.秦汉民族政策具有延续性
2024-01-29更新 | 327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汇编)-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23-24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后汉书·百官五》记载:“有秩,郡所署,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微掌微循,禁司奸盗。”乡下有里,里设里正或里魁,掌一里百家,又称里父老。里父老由具有资产的人户充任,里之下按什伍组织居民,“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在乡、里之外设有亭,“亭有亭长,以禁盗贼”。

材料二   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

材料三   基层秩序重构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晚清民国时期主政者自上而下推行“地方自治”的努力,因传统势力的阻挠而归于失败,复兴“保甲制”的努力亦终究无法整合基层社会。

——摘编自郭为桂《“组织起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基层治理变迁》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到清朝乡约宣讲内容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基层失序的原因。
2023-11-04更新 | 130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