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9 道试题
1 . 据记载,汉成帝把刘向《列女传》中的人物画在墙壁上,并以这些节女为鉴戒教育的典范,在此影响下,“郡县乡里闻风景从”。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提高B.地方教育体系基本确立
C.国家主流意识开始D.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2023-06-19更新 | 22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不同文献对汉代御史的记载,据此推断,下列对汉代御史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出处记载内容
《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杜佑《通典》御史之名,周官有之,至秦汉,为纠察之任。所居之署,汉谓之御史府,亦谓之御史大夫寺。(汉御史大夫寺,在大司马门内,无塾,其门署用梓板,不雘色,题曰“御史大夫寺”)亦谓之宪台。
A.监察权和行政权彼此重叠B.没有处理公务固定场所
C.机构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D.属于独立监察机构长官
2023-05-08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2023-07-17更新 | 6114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4届高三8月摸底考历史试题
4 . 据记载,汉成帝时把刘向《列女传》中的人物画在屏风和墙壁上,并以这些节女为鉴戒教育的典范,在此影响下,“郡县乡里闻风景从”。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B.汉代家庭关系日趋和睦
C.国家主流意识开始确立D.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务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这体现了(     
A.原始民主传统B.君民平等共治C.家国一体格局D.君主专制统治
2023-04-28更新 | 85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前辈学者受史料限制,未能具体考察秦汉时期“卿”的动态演变。1983年新发现的张家山汉简丰富了研究秦及汉初制度的史料,其中即有“卿”。

材料一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出土的秦及汉初律令、官文书中,作等级制度的“卿”是爵称,指左庶长至大庶长九级爵位。汉初的《二年律令·赐律》记载:“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关内侯以上比二千石,卿比千石,五大夫比八百石,公乘比六百石”。《二年律令·置后律》记载:“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适(嫡)子,以孺子子。关内侯后子为关内侯,卿候(后)子为公乘,五大夫后子为公大夫,公乘后子为官大夫。”

——摘自《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

材料三   西汉后期卿爵与官称“卿”的格局随着爵、官制度的发展而变化。由于侯卿大夫士爵位分层逐渐被打破,爵称卿愈发稀见,以至消失于史籍。同时,伴随着等级秩序向“官重爵轻”方向发展以及儒家复古改制观念兴起,“卿”指称职官更加常见,并逐步制度化。官称“卿”的制度化进程从其相关称谓的变化里可以窥见一二。

——摘编自杜晓《秦及汉初“卿”的性质及其演变》


(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对研究秦及汉初政治制度的价值。
(2)分析材料三中汉代后期“卿”性质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张家山汉简发现的意义。
2023-04-27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7 . 史料记载,唐朝最鼎盛的开元年间,国家每年铸币的数量最高是三十二万贯(每千钱为一贯),而北宋中期的宋神宗时期,国家铸币的数量曾高达每年五百零六万贯,从这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A.宋朝滥发货币B.宋朝国力比唐朝强大
C.宋朝铸币技术提高D.宋朝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据材料可知,西周(       
A.天子权威遭到诸侯挑战B.实行以血缘为核心的等级制
C.华夏认同观念初步形成D.出现农工商业均衡发展局面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周代开始,中央政府经常派出使者“分行四方,延问疾苦”,以便及时“赈济百姓”。汉代各级政府与扶贫相关的财政事权就包括了收养孤儿、贩恤鳏寡、救疾医病、放饭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等十多项。汉代限民田,曹魏屯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则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大兴水利、提供种子农具的贷款、编制农书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中唐时,刘晏强调国家赈济要适当:“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唐宋时期,政府针对各种贫弱对象,都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这些措施为元明清历代所继承,并有新的发展。

——摘编自史卫《古代财政与扶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措施的特点。
2023-04-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董仲舒《春秋决狱》记载,一民妇(甲)的丈夫溺水而亡,甲的母亲私自做主,将甲另嫁他人。有人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死刑)。”但是,官员考虑到甲的动机,最终判决甲罪不至死。这一判决(     
A.体现了礼法之间的调和B.强调程序正义与公平
C.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D.以尊卑为量刑的原则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