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对如表的解释正确的是(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前期接见非洲、日本等民间友好代表团时的谈话摘录
1960年5月“我们要区别美国人民和美国帝国主义分子……就是帝国主义分子,我们也不是准备一万年不和他们来往。”
1961年4月“我们要扩大团结的范围,把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全世界除了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以外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1965年11月“我们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只是限于反对帝国主义分子,现在美国人民起来反对他们政府的侵略政策,我们表示高兴,表示欢迎。”
A.调整外交策略以拓展外交空间B.冷战背景下缓和中美关系的需要
C.逐步确立起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顺应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自2000年开始,我国在提交给国际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的国家报告中将“少数民族”的英文版表述由原先的“nation”改为“ethnicminority”。正好对应了我国法学理论和实践中对于“民族”的两种解释,“中华民族”对应“nation”一词;第二种则是指族群,对应的是“ethnicgroup” 这个概念。上述改动体现了(     
A.我国深入贯彻民族平等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的实现
C.国际法对国内法的指导作用D.我国民族问题的国际化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是第一部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代表的是自由资本主义,自1804年颁布实施以来,距今已逾两百年发展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施行时间最长的一部民法典,开创了近代民法历史;《德国民法典》则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的时代产物,自190011日开始施行以来,距今也超过了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两国民法典作为大陆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的体现着大陆法系的立法特点和主要原则。

——摘编自杨昕燃《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比较》

材料二   1902年,清廷下令修订现行律例,要求按照(与列强)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此后七八年间,颁行了《公司律》《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编成了《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等。1906年,清廷改革官制,仿西方三权分立之意,明确大理院专掌审判1907年,命在京师和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在省会及商埠等地分设地方审判厅和初等审判厅,于各审判厅内增设相应的检察机构。清政府力图在形式上模仿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司法组织,名曰司法独立,实际上审判大权仍操之于皇帝和地方大员手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清末司法改革的背景并用近代化视角分析其影响。
2024-05-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特点,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在行政体制上以实行中央集权制为主体;在治理理念上崇尚“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局面;在思想文化领域以儒学为正统和主脉;在制度建设上重视顺应时势革故鼎新。

——夏春涛《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选取材料一中的“鲜明特点”,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孙中山强调,“所谓以党治国,……是要本党的主义实行,全国人都遵守本党的主义,中国然后才可以治”。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指出:“举凡一切政治上具体之方案与政策,均可由中央政治会议之发动,正式交付与政府。”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     
A.照搬了西方的议会民主B.积极践行建国纲领
C.加快了训政向宪政过渡D.追求一党专制独裁
6 . 明清时期,乡绅在地方扮演着官民中介角色,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乡村治理结构、促进基层整合的作用。到19世纪中叶,“自寇乱以来,地方公事,官不能离绅士而有为”,以乡绅为中心的团练组织逐渐介入赋役、治安、书院、善堂等地方公共事务。这一时期绅权的扩展(     
A.推动了基层治理民主化B.消除了基层治理的自治性
C.加深了清朝的统治危机D.打破了传统里甲职役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武帝去世后,继位的昭帝年仅8岁,外戚霍光以大将军身份秉政,领尚书事。西汉后期如外戚王莽等,也都是以大将军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身份执掌中央大权。上述现象反映出(     
A.军功阶层长期把持朝政B.汉匈之间战争绵延不绝
C.中央行政中枢权力调整D.外戚宦官交替执掌政权
8 . 1956——1962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一般仅占来华外籍游客总人数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 8.8%。1963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现
C.旅游业开发缓和了国际关系D.中国外交路线和政策的调整
9 . 中世纪时,西欧管理庄园的主要是庄园主、管家、庄园法庭、教区等。英国史学家普拉克内特指出:“中世纪后期,庄园不再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了。从行政角度来看,它的管理被取代是必然的。”这里,取代庄园管理的是(       
A.民族国家B.封建行会C.世俗王权D.基督教会
2024-03-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描述武松手刃仇人,为兄报仇的情形。按照《宋刑统·斗讼》“斗殴杀人”条载:“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诸斗殴杀人者,绞。”然而在案件的终审判决中,武松没有被判死刑,而是“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这一法律案例侧面上反映出宋代(     
A.法律判决缺乏严格执行B.以法治国具有人治色彩
C.儒家伦理影响法律判决D.开启礼法结合治国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